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和中,脱颖为伴随中国社会现代转化的重要意识形态。这除了马克思主义自身蕴藏的理论力量、以及中华民族在近现代史上经济、政治的社会需要外,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原因,就是中国文化的非宗教性特征。文章基于对这一特征的理解,结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民族关系、宗教关系以及抵御邪教等方面,阐述了新世纪文化建设的若干着眼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察中国古代文化可以有多个不同的视角 ,宗教、政治与伦理是三个比较重要的观察视角。从宗教、政治、伦理的角度可以看出 ,中国古代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已经演变成为非宗教的、政治的、伦理的文化。所以 ,非宗教的、政治的、伦理的就成为观察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和中之所以脱颖而出,除了马克思主义自身蕴藏的真理力量、以及中华民族在近现代史上经济、政治的社会需要外,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原因就是中国文化的非宗教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孟超 《党史博采》2008,(10):18-19
一、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及发展特点 非政府组织简言之就是人们自愿组成的非政治的、非营利性的、非宗教性的社会组织.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各领域的非政府组织也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5.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爆发的非宗教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提供了历史机遇.在该运动中,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民主革命理论展开的对宗教问题的批判突破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早期借用西方资产阶级理论批判宗教的范畴,初步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在宗教批判中的优越性.在宣传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同时,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传播,吸引了广大爱国知识分子走上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也促使早期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6.
阳敏 《南风窗》2007,(22):87-88
阿萨德·阿姆罗依是伊朗著名翻译家及外国文学专家,迄今翻译出版的世界名著及现当代各国优秀文学作品多达67种。和黑托尼一样,阿姆罗依作为嘉宾,在中国社科院"亚洲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经验——地域冲突与文化认同"国际研讨会上作了演讲。阿姆罗依也是伊朗最早介绍中国文学  相似文献   
7.
赵秀丽 《党史文苑》2007,(10):26-28
李大钊宗教思想是立于唯物主义基石上的,他从物质经济变动的角度解释了宗教的产生和发展,并指出善恶根源的不可解是宗教产生的一个原因.对西方资产阶级文明的向往使李大钊对基督教有一定的好感并对基督教精神有所发挥.在彻底批判宗教的同时李大钊提出了科学的真理观,以真理取代宗教.因唯物主义贯穿于李大钊宗教思想的始终,使其宗教思想更具有彻底性和革命性.  相似文献   
8.
从记载文本来看,利玛窦从自身对宗教的体会出发,曾经把儒家列为中国的三种宗教之一。随着利玛窦本人对儒家认识的进一步加深,同时为了更好地在中国传教,利玛窦做出了儒家非宗教的判断,这种判断在西方社会中产生了重要影响,虽然当时并没有在中国国内引起较大的关注,但是从一个较长范围来说,仍然具有学术史的意义。利玛窦敏锐地认识到儒学发展的阶段性,肯定"先儒",批判"后儒",但是没有看到中国儒学发展的连续系,也没有看到中国儒学发展断裂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利玛窦儒学观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和中,脱颖为伴随中国社会现代转化的重要意识形态。这除了马克思主义自身蕴藏的理论力量、以及中华民族在近现代史上经济、政治的社会需要外,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原因,就是中国文化的非宗教性特征。文章基于对这一特征的理解,结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民族关系、宗教关系以及抵御邪教等方面,阐述了新世纪文化建设的若干着眼点。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和中,脱颖为伴随中国社会现代转化的重要意识形态.这除了马克思主义自身蕴藏的理论力量、以及中华民族在近现代史上经济、政治的社会需要外,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原因,就是中国文化的非宗教性特征.文章基于对这一特征的理解,结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民族关系、宗教关系以及抵御邪教等方面,阐述了新世纪文化建设的若干着眼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