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22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发现,粗粮细粮都要吃一点,这样才是最有营养的吃法。现向老年朋友推荐一组颇具食疗价值的粗粮。薏米:是较好的祛湿食品,对湿疹及四肢肿胀等病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它含有丰富的亚油酸、维  相似文献   
2.
于惠中 《工友》2011,(12):60-60
冬天吃猪蹄在民间一直被认为是大补气血的食疗佳方,中医认为,人到了一定年纪,肾精虚损、腰酸腿软、驼背、步态蹒跚等现象就会发生,这时如食用猪蹄,能使双脚有力,填肾精而使腰脚健。猪蹄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3.
《协商论坛》2011,(7):61-61
养生的目的是延年益寿,康健无疾。我国中医学十分重视养生保健,通过精神调养、食疗药膳、养生功法等方法,以达到强身艟体、延年益寿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天津政协公报》2011,(4):60-60
<正>小米也称粟米,其味甘、咸,性凉,归脾、肾经。李时珍称小米是"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的常用谷物,常作为"健脾、和胃、安眠"的食疗佳品。小米的功效,正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说"治反胃热痢,补虚损,开肠胃"。实际上,无论是反胃、热痢、虚损都与睥胃功能欠佳有关,所以小米最主要的功效就是补脾胃。小米补虚损的功效还体现在补肾功效上,但五谷当中,数小米的补肾功效最强,李时珍就曾经说过,"粟(小米)之味咸淡,气寒下渗,肾之谷也"。就是说,小米性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4,(1):115-117
一些朋友长年遭受失眠的困扰,该睡的时候睡不着,该清醒的时候却犯迷糊,长期这样真是痛苦哇,他们询问“三T公司”的养生专家有什么治疗哪怕是缓解的好办法。现在就为你提供一个,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6.
佚名 《中国减灾》2011,(2):12-13
食疗之法,古人颇多研究,运用得当,其效不菲。古往今来,流传着许多有关食疗的趣闻轶事,现撷取几则,以飨读者。昭明太子和"御寒汤"昭明太子萧统当年在江阴顾山读书编书时,与桃花庵的一位尼姑儒贞相遇,交往中双双生情,彼此倾心相爱。昭明太子勤奋用功,日夜苦读,难免遭受身寒腹饥之苦,  相似文献   
7.
玉米须晒干,装入烟斗吸烟或泡茶饮。适用于过敏性鼻炎以鼻塞为主者。蜂房洗净,撕成块状,放在口中嚼烂,吐渣咽液,每日3次,有祛风通鼻窍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钱静庄 《检察风云》2010,(22):94-95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是中国食疗的指南。民间信奉"药补不如食补",至今流传着:"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养生谚语。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孟诜的《食疗本草》是我国最早的食疗著作。  相似文献   
9.
对于经常熬夜的人来说,由于日间的休息不能完全代替正常的夜间睡眠,对身体消耗较大,因此其体质大多呈现阴虚阳亢的阴阳失衡状态,进而产生内热症状。因此,如果你是夜猫族的话,更要注意对身体健康的保养——  相似文献   
10.
生活资讯     
《公民导刊》2006,(5):57-58
染发剂几乎都含致癌物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染发剂含致癌物有害健康,专家建议每年染发最好不超过两次。常染发人群致癌率增加,由于染发剂接触皮肤,而且在染发的过程中还要加热,苯类有机物质加热后,通过头皮进入毛细血管,然后随血液循环到达骨髓。如果长期反复作用于造血干细胞,会导致造血干细胞的恶变,导致白血病的发生。国外研究还显示,经常染发的人群乳腺癌、皮肤癌、白血病、膀胱癌的发病率都会增加。另外,针对一些美容院宣称美发剂是纯天然植物性的说法,中国美发美容协会会长闫秀珍表示,市场上以及专业发廊中所见到的染发剂都是有化学成分的染发剂,纯天然植物的染发剂在市场上几乎找不到。专家指出,染发剂的危害与染发剂是否合格与价钱高低没有关系。染发剂过敏也不决定于品牌或者档次高低,染发剂本身只要含有对苯二胺的化学成分,该化学成分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就不会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