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22篇
中国共产党   31篇
中国政治   49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1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代经典诠释方式可分为三派:今文经学、古文经学、谶纬。微言大义、经以致用、天人合一的视域、历史意识、原意情结以及诠释主体的张扬,是汉代经典诠释方式的总体特征。魏晋对经典的诠释,往往置于本体论层面上,但在其对本体论层面"有与无"、"名教与自然"的玄思中,同样表现出上述特征。魏晋经典诠释方式,无论是在方法上还是在内容上既承汉代而来又对汉代诠释方式有所超越。  相似文献   
2.
赵静  甘宏伟 《求索》2011,(2):189-191
"吴敬梓与魏晋风度"是《儒林外史》现代解读中的重要的命题。关于这一命题,学界的基本看法是:吴敬梓受到了魏晋风度的影响。而实际上,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魏晋名士是以老、庄之学为处身立命之根柢的,吴敬梓对待礼教的态度以及他笔下读书人隐逸的文化背景则是基于儒家的立场,于此,我们认为,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并不认同魏晋风度。  相似文献   
3.
范小娟 《前沿》2011,(2):181-185
本文立足于整个魏晋时期出现的文艺批评、文艺理论专著,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比较批评方法在魏晋文艺批评论著中的实际运用———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得出比较批评在魏晋就已经得到兴盛的结论;接着从魏晋时期的时代、社会、文化氛围以及批评主体、接受者等方面探寻比较批评方法在魏晋得到兴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雅人之量     
"雅"原是酒器,雅量即酒量,后来引申为人的器量.雅量者,不妨说就是雅人之量.中国古代讲雅量的故事不计其数,最为著名的诸如廉颇与蔺相如,韩信受胯下之辱,相反的例子则有曹操与杨修等等.  相似文献   
5.
唐朝诗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载:魏晋时,每至炎夏盛暑,齐郡刺史郑悫喜与幕僚赴济南北郊莲子湖(今大明湖)荡舟消暑,出没于映日荷花、田田莲叶间.他们玩至尽兴,常割下湖中带梗的荷叶,用发簪刺穿叶心,使与空心的荷茎通连,再将荷叶梗茎弯成上翘象鼻状.……  相似文献   
6.
《语林》东晋时期品评士人的名著,此书记载了东晋之人的言语应对之词及对当时人物的品评。但是由于此书亡佚很早。故而对此书的研究也比较欠缺。本文从此书的作者及其成书年代,及其与魏晋风度的关系,以及此书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对此书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邓志文 《学理论》2009,(28):146-147
曹操身为王者至尊,为人行事率性通脱,尽脱两汉文人的矜持虚矫之气,行文说话戏谑无忌,真诚幽默,以致"遗毒子孙,"再加上他对礼法的违背和在文学上的影响,当是魏晋名士睥睨礼法的开山鼻祖。  相似文献   
8.
我与经典     
书法经典是当代书法创作的主要参照。如何理解经典、承续经典、发展经典、超越经典是书法家们不可回避的不二之途。经典有其时代性,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法当然是经典,但它在魏晋时代就不是经典,甚至连“正统”都不是。“王字”之所以成为书法的“经典”,是因为它为魏晋以降的行草书发展(从技巧到风格)提供了“范式”。徐渭书法,是对明以前书风的反叛,作为“风格”的一种典型代表,它同样成为明以后的书法经典。  相似文献   
9.
王镛 《法人》2010,(8):88-89
李胜洪的书法从师法“二王”入手,兼习册谷及颠张醉素,继而涉猪两汉魏晋及唐人作品。  相似文献   
10.
魏晋士人爱美,特别在意容止的修饰与展示,也特别热衷于容止的赏誉与品评,这种特定的审美时尚在《世说新语.容止》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世说新语》在魏晋士人容止赏誉上的审美趋向主要表现为容颜相貌光鲜亮丽和举止气质阴柔秀雅,具体表现为:容貌上"珠玉在侧"、"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气质风神上"飘如游龙"、"轩如朝霞"。这种审美情趣从某种意义上表现了魏晋士人自我审美意识的觉醒以及对美的相对独立价值的肯定,为魏晋士人追求人生的自我价值与意义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