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体主义原则是我党一贯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 ,它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曾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但在当前社会结构的转型时期 ,它却失去了应有的号召力 ,许多人对理解和践行集体主义原则产生了严重偏差。本文通过分析 ,找出了导致这种偏差的原因及其严重危害 ,并试图重新解释和界定个人、集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及其相互关系 ,进而从整体上把握集体主义原则的实质内容。本文还结合当前的国情 ,并汲取以往宣传和践行集体主义原则的经验教训 ,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和集体主义原则的发展去向。  相似文献   
2.
宗族是传统乡村的重要组织机构,虽然其在某些方面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但是其互助性、保障性、教育性、情感性对农民又会产生凝聚力,有利于激发集体情感。为了使宗族势力在农村集体主义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有必要对其进行正确引导。要提高民主意识,促进农民族人向现代政治人转变,增强农民的集体责任感;要依托宗族力量,促进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增强村庄的集体凝聚力;要引导宗族活动,延续村庄集体记忆,促进宗族归属感向村庄集体归属感转变。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道德理论从两个文明建设的相互关系入手,阐发了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原则、公德规范和理想道德人格,构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道德学说的崭新形态。  相似文献   
4.
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代表中西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对中西企业的人力资本管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以不同价值观为取向的企业,在人力资本管理中的伦理定位、投资结构和运营机制上存在着重大差别,各有优劣。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辩证地认识、对待个人主义,正确地坚持、发展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5.
两种价值观对组织公民行为的预测及调节作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88名企业员工及其主管和同事为被试,运用问卷调查法和分层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考察了个人主义/集体主义(I/C)独立于组织公平感,对组织公民行为的预测作用,及I/C对公平感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I/C对主管和同事评价的OCB都具有独立于公平感的预测作用,同时还可以调节程序公平与同事评价OCB之间的关系,集体主义价值观越强,则程序公平感与同事评价OCB之间的相关越弱。  相似文献   
6.
The success of Hayek's ideas and the political project they served is especially attested by the appreciation and appropriation of his theories by socialist intellectuals whose rehabilitation was one of his life-long preoccupations. His work, however, continues to elicit contradictory epithets such as ‘remarkable consistency’ and ‘irremediable eclecticism’, ‘propaganda’ and ‘social science’. The apparent paradox is underlined by Hayek’s own forceful rejection of dogmatic rationalism and all forms of intellectual and political eclecticism. This paper attempts to relate and resolve these conundrums by re-examining his work in the light of yet a third question that haunted him ever since his youthful conversion from Fabian socialism to militant liberalism, namely how to reconcile the decline of liberal capitalism, considered the freest and most efficient order conceivable, with an evolutionary discourse that precluded such a possibility. By anchoring the discussion in this central question, rather than the customary focus on a particular theory, tradition, discipline or set of privileged texts,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both eclecticism and ideological closure are intrinsic to Hayek’s singular quest to advance the cause of ‘progress’ against the permanent threat posed by collectivism.  相似文献   
7.
集体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个体价值定位的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个体价值定位经历了一个从个体依赖到逐渐获得个体独立的演变过程。集体主义也随着个体价值地位的演变,呈现出新的时代内涵,开始由传统集体主义向新集体主义过渡。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主义价值观是我国亿万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力量源泉,但由于受社会转型、传统义利观的影响,目前在农村地区集体主义出现了日渐淡化之势,任其蔓延势必会增加社会不和谐因素。为此,本文在调查了解吉林省农村集体主义精神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成因并从物质基础、精神支柱、营造氛围、制度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农村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的推进和改革、发展的深入,从多方面凸现了价值体系重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从历史“纵座标”、世界“横座标”、核心层次、结构和功能层次等四个方面昭示其方向和实质。在价值体系重构中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等四项原则,以系统辩证的方法建构起新集体主义价值体系,才能支撑起发展兴盛的民族大厦,为人类共同的“价值世界”增添辉煌而丰厚的财富。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社会救助工作以追求社会正义为目标,以生产自救和互助合作为救助方式,以兼顾公平与效率为方针,以保障民生为基本理念。毛泽东的农村社会救助工作各方面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取向。毛泽东农村社会救助实践所体现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是随着革命斗争不断深入发展的。从毛泽东农村社会救助实践的角度挖掘其所蕴含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有助于我们在现代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树立正确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