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296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32篇
政治理论   23篇
综合类   7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形成了数据的普遍化和社会化,传统行政法治的内涵也因此受到了巨大冲击,行政程序作为行政法治的核心要素无疑不能例外。这既影响到行政程序在行政法中的地位、价值、内容和运行,也影响到行政程序的规制模式和构型设计。正因如此,大数据背景下行政程序规制应由粗放向精确、由程式向有序、由定性向定量、由感性向理性变迁。在行政程序构型上,应由板块式到结构式、由自洽式到自证式、由博弈式到分配式、由套路式到效率式转换,以体现行政程序的时代特性和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2.
以盗窃罪司法适用中的几个疑难问题为研究对象 ,对作为盗窃对象的无形物的范围及其认定、盗窃数额中的几种特殊情形以及盗窃过程中损毁公私财物行为的定性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稳态条件(例如,无制动)下国内车辆EDR碰前车速的可信度,为EDR碰前车速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在国外研究结论的基础上,选取国内1起既有EDR数据又有监控视频的实际案例,利用监控视频计算所得车速为参考值,分析事故车辆稳态行驶时EDR车速的可信度,并结合EDR车速的来源对其进一步分析。结果根据国外文献研究结果可知,车辆稳态行驶时EDR车速的相对误差在±4%以内。通过国内1起实例的分析,显示稳态行驶车速为120 km/h,EDR记录的碰前车速相对误差为3.886%。结论结合EDR车速来源的分析表明,稳态条件下,国内车辆EDR记录的碰前车速同样具有很好的可信度,可有效应用到相关的车速重建中。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这样的大国,各个地区之间在自然、地理、历史、社会等很多方面千差万别,由于这种异质性的存在,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的设计是一项噪音很多的系统工程,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建设绩效指标数据仓库并进行挖掘可以有效解决这种异质性问题。论文首先通过标准比的形式,探讨了如何在我国筛选研究对象问题,然后通过将数据挖掘引入政府绩效评估指标设计研究,并以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作为数据挖掘软件,以江苏四市(苏州、南京、盐城、徐州)作为研究对象,在处理国家统计年鉴、地方统计年鉴、部门统计年鉴、政府及其各部门的工作计划与方案、工作记录等海量信息的基础上建立了四市的数据仓库,为进一步进行指标挖掘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张鹏 《政法论丛》2013,(6):79-85
刑法上的扒窃需要充分考虑刑法目的和罪刑法定原则进行实质解释.扒窃入罪的根据应站在结果无价值立场进行分析,这一根据正是甄别、筛选和归纳扒窃概念诸要素的实质理由.扒窃行为只有达到足以造成数额较大损失的程度才能认定为犯罪.依此,扒窃是指行为人在公共领域对一般人所携带财物实施的技术性盗窃行为.同时,刑法上扒窃不以财物“随身”携带和“秘密性”为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数据作为区别于传统客体的新兴民事权利客体,依附数据交易而实现其特定价值,同时具有社会资源、人格利益和财产利益的法定属性。数据交易下,其权益边界成为民事权利主体资格探讨的必备要素,关乎着数据主体资格、法律关系和私权制度价值。我国司法实践认为数据权益应因其劳动增值而取得,美国则认为数据权益应当回归数据应用的价值。基于分析,对数据权益应严格数据人格利益与财产利益,同时基于数据交易而赋予数据控制者基于数据主体的衍生权利,并建立各类数据控制者之间进行数据流转的合规性标准,以求在总结司法实践和立论的基础上,为数据权益的边界界分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资产,对企业数据权益应当进行合理保护。但对企业数据不宜进行绝对化与排他性的财产权保护,因为此种保护违背数据的基本特征——数据并不具有排他性与竞争性。保护企业数据权益应当以促进数据共享为目标,企业数据的合理保护应当有利于促进数据共享。对企业数据应当进行类型化与场景化保护。对于非公开的企业数据,应当提供商业秘密保护;对于半公开的数据库数据,应当提供类似欧盟的数据库特殊权利保护;对于公开的网络平台数据,应当采取竞争法保护,避免恶性搭便车行为。法律还应当为企业主动公开的数据提供特殊类型的保护,允许企业设置白名单与黑名单。此外,法律也应当协调保护个人数据与企业数据,在优先保护个人数据的前提下,实现个人数据隐私期待与企业数据权益的共赢。  相似文献   
8.
魏远山 《政法学刊》2021,(1):110-122
通过以技术发展、作用对象和概念术语为视角对跨境数据流动的演进历程进行梳理,并分别从“数据” “跨境”和“流动”三个维度把握其内涵与外延,发现数据跨越国界并非跨境数据流动的必需环节,不发生地理位置变化的跨境访问也可实现数据被境外主体掌控的效果.因此,将跨境数据流动界定为一国非公开机器可读的数据,可被境外主体控制或处理的过...  相似文献   
9.
Recently numerous studies are conducted to estimate the human personality from the online social activities. This paper develops a comprehensive model for political attitude estimation leveraging the Facebook Like information of the users. We designed a Facebook Crawler that efficiently collects data overcoming the difficulties in crawling Ajax enabled Facebook pages. We show that the category level selection can reduce the data analysis complexity utilizing the sparsity of the huge like-attitude matrix. In the Korean Facebook users’ context, only 28 criteria (3% of the total) can estimate the political polarity of the user with high accuracy (AUC of 0.82).  相似文献   
10.
《Labor History》2012,53(6):646-665
ABSTRACT

In the literature on industrial conflict, the Italy of the 1950s is often described as marked by worker acquiescence and an absence of conflict, ensured by high unemployment and the severe repression of union activism. My research challenges this. While formal, organized collective action subsided, workers continued to show their defiance and opposition to factory authorities by means of diverse acts of individual resistance that have escaped scholarly study. Drawing on anthropological theory, particularly Scott’s notion of ‘weapons of the weak’ – the strategies used by subordinate classes when facing heavy repression or lack of resources – this article undertakes an innovative analysis of the use of insults, irreverent behaviour, rumours and mockery of foremen and bosses to undermine the authority and legitimacy of factory hierarchies. It casts new light on the protest cultures and practices of Italian workers in the 1950s and improves our understanding of post-1945 industrial confli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