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篇
  免费   32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47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278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47篇
政治理论   57篇
综合类   7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联合国维和人员性犯罪问题严重侵犯东道国受害者的人权并使联合国声誉受到重创。各管辖主体在对犯罪嫌疑人实际行使刑事管辖权时,存在诸多障碍:维和人员在东道国享有豁免;各国刑法在域外适用上的规定不同和派遣国主观上不愿对本国维和人员性犯罪行使管辖权;维和人员性犯罪难以被认定构成国际罪行;混合法庭须经东道国同意才能成立;维和人员性犯罪是否构成《罗马规约》中规定的国际罪行和受《罗马规约》约束的国家有限。改进建议包括:多方管辖权相互补充;成立对性剥削和性虐待作出快速反应的小组;起草《联合国官员和特派专家刑事责任公约草案》;联合国在东道国设立混合法庭;派遣国在东道国进行实地军事审判等。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研究了标准普通话中9个元音发音的声学特征,特别是共振峰模式、特点及共振峰频率的目标值,进而分析了不同发音人之间的共振峰差异情况。总体而言,利用每个元音的前四个共振峰进行话者鉴别时,元音/a/和/i/的话者区分率最高,元音/u/的话者区分率最低,其他元音居中。  相似文献   
3.
王磊 《思想战线》2005,31(5):102-106
大众传媒对当前信息传播的重要影响毋庸置疑,由于其宣称的独立性,以及站在政治和商业权力的对立面而受到普遍的赞誉。但在这个貌似公正无私外表的掩饰下,媒体却对现实社会中众多的“歧视”观念的产生和延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师范学校大专生人际关系现状与正常水平有非常明显的不同(χ2=16.13,P<0.005)。人际关系四个维度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F=12.68**),待人接物维度与其它三个维度都有明显差异,其中与交谈维度和交际与交友有非常显著差异,与异性朋友交往维度有显著差异;异性朋友交往维度与交谈维度没有显著差异,与交际与交友维度却有非常显著差异;交谈方面维度与交际与交友维度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作者用引物Y_3、Y_4和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作微量人类血液(痕)和毛根的性别鉴定。扩增的靶序列位于Y染色体DNA特异3.4kb重复序列中,扩增产物为460bp。检材用量为:新鲜血液0.5μl、血痕纱纤维1mm、毛根单个。20例保存4个月的血痕与2例保存6年半的血痕性别判定结果均正确,无性别记载的保存9~11年的3例血痕显现了清晰的460bpY特异DNA扩增带。15例保存20天的自然脱落毛根性别判定结果均正确。本法省略了检材处理中的酚-氯仿抽提DNA等纯化步骤,既简化了实验操作,又减少了检验过程中外源DNA的污染机会和样品DNA的损耗,使这一性别鉴定方法更符合法医学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用性别意识的眼光审视我们的现实社会 ,会发现无论是在社会参与上、大众传媒中 ,还是广大公众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性别意识的盲点或误区。这些盲点或误区已严重影响女性发展 ,阻碍社会进步 ,因此我们不能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7.
A growing body of evidence shows that minorities are disproportionately the targets of police brutality, but important theoretical questions about the causes of that inequity remain unanswered. One promising line of research involves structural‐level analyses of the incidence of police brutality complaints; however, existing studies do not incorporate variables from alternative theoretical explanations. Drawing on the community accountability hypothesis and the threat hypothesis, we tested the predictions of two prominent structural‐level explanations of police brutality in a study of civil rights criminal complaints. The study included cities of 150,000+ population (n = 114).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two community accountability variables—ratio percent Hispanic citizens to percent Hispanic police officers and the presence of citizen review—were related positively to police brutality complaints, partially supporting that perspective. Two threat hypothesis measures of threatening people—percent black and percent Hispanic (in the Southwest)—were related positively to complaints, as predicted. The relative degree of support for the two hypotheses is assessed.  相似文献   
8.
Theodor Herzl published his programmatic book The Jewish State in February 1896. Central to it was the discrimination (and hatred) commonly known as anti-Semitism. Herzl viewed anti-Semitism as the heart of the Jewish Question but also as the potential motivator for Jews to achieve a Jewish state. Herzl's analysis of anti-Semitic discrimination is in many aspects similar to present sociological theories of middle-class minorities. His discussion of the economic aspects is compared with Gary Becker's theory of discrimination, and similarities as well as differences are pointed out.  相似文献   
9.
就业平等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现象说明,目前我国公民的就业平等权保护不足。这种情况不利于维护我国法律的权威,不利于维护稳定的法治秩序,也不符合就业平等权保护的国际化潮流。应当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加强对公民就业平等权的法律保护,为此需要从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司法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妇女就业中遭受“隐性歧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妇女在就业中遭受"隐性歧视",已成为阻碍妇女成为先进生产力创造者的社会问题.真正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从根本上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的男女平等观,鼓励妇女从家庭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这是消除就业"隐性歧视"的根本;其次,要致力于提高妇女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使妇女有实力去竞争合适的岗位,这是消除就业"隐性歧视"的关键;最后,要健全保障妇女就业的政策法规,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监督管理措施,使侵犯妇女平等就业权利的行为能够受到严厉惩处,这是消除就业"隐性歧视"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