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Tenascin表达变化及其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制作小鼠背部全层皮肤切创模型,于伤后1、3、6、12h,1、3、6、9、12d分别观察切创周围皮肤、创缘皮肤及创腔肉芽组织的Tenascin免疫组化染色反应,并用图像分析技术检测Tenascin阳性染色的平均光密度,所得数据用SPSS for Window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照用无切创皮肤。结果对照组仅见真皮乳头、毛囊免疫组化染色弱阳性反应;伤后3h在切创周围的真皮乳头及毛囊Tenascin阳性染色增加;伤后12h明显增强,1~3d达最大值(0.336±0.061;0.282±0.017);伤后6d染色强度开始减弱,9~12d基本恢复正常。创缘皮肤及创腔肉芽组织伤后3~6h开始出现Tenascin阳性着色,12h明显增强,6d达最大值(0.410±0.051;0.460±0.027);伤后9d阳性着色开始减弱,12d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产生的Tenascin随损伤时间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