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94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20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6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In a case of suicidal application of electricity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rectal temperature of the body and the suspected time of death were observed.In order to answer the question whether an electric current from hand to hand over >30 min led to a rise in body temperature FEM-based computer simulations and animal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Both resulted in a warming of the soft parts in the arm without warming the body core. Thus a temperature-based estimation of the time since death can also be used in cases with electricity as the cause of death. Besides, in the animal experiment we found a spontaneous rise in the body core temperature even without application of electricity which may be a reason for the typical temperature plateau after death.  相似文献   
2.
西方将哲学称作“形而上学 (metaphysics)”,“meta”和“physics”缺一不可。“形而上学”不能“形式化”,“时间”与“自由”进入“形而上学”,也不能“形式化”。“时间”不可分割,但“时间”与“自由”皆有“度”。“自由”有“你我他”,“时间”有“过去现在未来”。同时这也是“存在”的状态———“人自由者”的一种特殊“存在状态 (Dasein)”。“人”作为“Da sein”是“有死者会死者”,以“死”来划分“时间”的“维度”。“生死”这一过程,就是“自我”的“现时在世”。然而,“死”仍提示着“他者”。在“Dasein”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度”中,“未来”居于核心的地位。“人”作为“自由者”,是“创造者”。“自由”的“创造”,使“非存在”成为“存在”。“自由”之“创造”,使“未来”成为“希望”。“希望”又使传统哲学范畴的地位发生变化,“可能性现实性”如同“自由必然”一样在理解上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3.
死亡是哲学的永恒主题。海德格尔将死亡定义为一种不可能的可能性。与此相反,列维纳斯将死亡界定为“可能性的不可能性”。海德格尔给“不可能性”以优先性,对他来说,作为此在的我们面对的死亡是一种无法超越的可能性。我们也可以说,海德格尔从死亡的角度观察生命。而列维纳斯则是将死亡与生命的观点一起考虑,因为他觉得只有生命才能为我们打开可能性;从生命的视角看,死亡是所有可能性的终结,即不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来,党在党章根本制度、学习教育制度、党的领导制度、党内民主制度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先进性建设制度方面的创新历经探索发展,取得了丰硕而重大的成就。认真总结创新积累的新鲜经验,不断深化认识党的先进性建设中制度创新的规律性,可以更有效地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  相似文献   
5.
桂林作为农业大市,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大的战略影响和深刻的现实意义。"十二五"期间,桂林必须立足本地实际,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按照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努力探索一条符合桂林市实际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相似文献   
6.
在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趋势下,会计也在趋于国际协调,而海峡两岸关系密切,经济互动频繁,因此本文对海峡两岸在信息提供者、披露时点、财务预测更正更新、管理当局责任等财务预测制度的四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差异,并提出中国大陆在财务预测制度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体现着我们党适时把握了两大历史性课题的统一及其解决的基本原则和机制,反映了我们党中央以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为中心的"三大规律"的统一把握,达到了具体化、系统化的新高度,蕴涵了主体能动性与规律客观性统一的深刻内容.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原则的精髓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和科学方法论的核心,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握好的基本原则.要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真正贯彻好"与时俱进"原则,关键要在理论和实践上做到以下"四个适当"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要适当,对思想政治工作地位和作用的理解要"适当",这是贯彻好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原则的前提;二、思想政治工作在举措上要"适当",即政策对路,措施得力,落到实处,要"管用".这是贯彻好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原则的关键环节;三、先导性是思想政治工作把握度量、体现"适当"的基本要求,也是贯彻"与时俱进"原则的重要内容;四、思想政治工作在覆盖范围上的适当性要求.顺应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要求,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是在实践中贯彻好"与时俱进"原则的题中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9.
只有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推进成人高校教育创新,不断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才能不断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建设者。  相似文献   
10.
物权的消灭在《物权法》体系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我国《物权法》虽然规定了物权的变动,但是对物权的消灭却未有完善、全面的规定,致使国家大量资源闲置,无法得到有效利用.通过对物权的消灭进行研究,以期探究物权的消灭对中国物权法体系结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