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法律   127篇
中国共产党   67篇
中国政治   170篇
政治理论   30篇
综合类   14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人类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创新成果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不断创新 ,使马克思主义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社会实践为理论创新提供了机遇与动力。理论创新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 ,要符合时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立法具有鲜明而强烈的崇古意识,从以古制入法、以古礼释法和以古礼品评今法等方式表现出来。崇古倾向具有使立法显示正统性、合理性和权威性等现实功能。崇古倾向的影响体现为礼法融合、以秩序为最高立法价值,从而导致法典体例的保守,民商法等部门法典难以生成以及对外来法律文化的排斥,认为祖宗之法不可变。这种立法中崇古倾向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强烈的崇古意识,其深层根源则在于中国古代的农耕生产方式和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罗马的形而上学史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这就是其线索特别的清晰。古希腊罗马哲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最开始的一段时间是为形而上学作准备的;然后,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尤其是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古希腊的形而上学得以正式建立;亚里士多德之后直到罗马哲学,形而上学则处于一个衰亡和解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余虹 《思想战线》2005,31(5):116-118
只有当我们“在概念(所指)还原的层面上”清除“语词翻译表面(能指)的相似性混乱”,将中国文论还原为中国文论,将西方诗学还原为西方诗学,两者之间的比较研究才有一个“事实性的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两者在“概念上”的差异和不可通约性。“概念上的”差异和不可通约性是全球化时代形形色色文化殖民要消灭的东西,不过,它正是后现代精神要维护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工会工作坚持与时俱进,是适应新形势、实现新任务、探索新模式以及党对工会工作的新要求.工会工作坚持与时俱进,是把握工运规律的客观要求,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几个关系.工会工作坚持与时俱进,必须在思维方式、工会理论、工作内容、工作制度、工会干部知识结构等方面坚持创新.  相似文献   
6.
早期儒家的“圣人”人格理论构想包合看两个基本层面,一个是理想的,具有终极性价值的“内圣外王”人格境界,另一个是现实的、具有实践价值的“时圣”人格境界。在早期儒家人格理论的历时性发展过程中,“圣”的人格境界存在看由“形而上”到“形而下”的思维转型态势,这种思维转型态势是与早期儒家对于“时”的认识深化过程存在看密切的联系。通过以“时”援“圣”,以及将非主体性范畴——“时”的主体化努力,早期儒家在现实价值实践中也完成了从汲汲于“内圣外王”人格境界向“时圣”人格境界诉求的转型。  相似文献   
7.
关于时代主题的认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屡有争论,既有概念上的争论,更有判断上的争论。但是,不管怎样争论,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和方法论为基础,从有关文献关于时代主题论述的演变入手,并考虑与时代主题相关的重要问题,才能得出关于时代主题的马克思主义认识: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词汇是古代汉语学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而词汇中绝大部分是多义词。具体说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首先应该认识到词义的系统性,掌握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注意词义引申的规律性;抓住本义,是理解引申义和掌握整个词义系统的关键。另外,还要注意语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社会变革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传统社会不断变革赋予了中华文明持久生命力。从上古三代至今天的改革开放,中国传统社会经历多次重大变革,并鲜明地表现为四个主要特征:与商品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商品经济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以“民”的演变为基础和发展主线,经历了部族社会、豪民社会、富民社会、市民社会四个变革时代;以“乱”为表象,实质是“变”,是社会秩序的新整合,是走向“和谐”的必然过程;社会的整体变化,包括了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的调整。中国传统社会每一重大变革,都伴随着儒学的复兴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上海开埠后,租界当局借口卫生与公共建设的需要,无视中国传统的习俗和有关协议,一再清理界内的义冢与丙舍,招致了国人的强烈抵制,但其管理思路毕竟反映了近代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民国时期,上海地方当局正式将殡葬纳入城市发展规划,文明的殡葬服务方式逐渐为市民所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