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3篇
法律   52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63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14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大光 《行政与法》2007,(12):77-7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人才,特别是农村实用人才。针对吉林省农业人才匮乏,特别是实用人才匮乏的实际情况,本文在分析农村人才开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吉林省农业发展规律和开发农村人才资源的总体思路及对策措施,以期加快其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费杰 《行政与法》2007,(12):86-88
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今天,农村实用人才的教育培训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现状的分析,找出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和遵循的原则入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培养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构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党校优质教育培训是党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优秀理论工作者的唯实创新是实现党校优质教育培训、永葆党校生机的源泉;党校注重优秀理论工作者的培养,有赖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教学保障机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育才观是邓小平人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抓好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适宜的环境和机制是培养人才的前提,提高物质待遇是培养人才的条件,使用人才是培养人才的途径等四个方面,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培养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人们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 ,时代对公安民警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公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德育与素质、知识与能力、智育与情商、专才与通才的关系 ,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 ,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的公安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7.
司法警官院校承担着为监狱劳教事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但是,当前司法警官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一些弊端,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对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目标的需求。司法警院校应用性创新人才的培养,应当变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积极稳妥地实施全方位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8.
刘春俊 《学理论》2012,(10):105-107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社会,人才对大企业来说固然重要,对中小企业来说更是生存攸关,企业只有想方设法招才、育才、用才、留才,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而人才激励正是人才管理中的关键一环,为了充分激发人才对于企业的贡献度,提升企业经营与管理水平,以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以建立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为目的,分析中小企业人才激励方面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人才激励的具体策略和方法,为中小企业人才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适应新世纪警务工作的需要 ,建设高素质公安队伍 ,关键在教育。针对青年的思想实际 ,抓住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 ,坚定不移地走政治建校道路 ,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思想素质 ;贴近公安工作实践 ,紧紧瞄准实战需要 ,培养学生过硬的公安业务素质 ;强化警体技能和实战技能训练 ,锻造学生强健的体魄和过硬的自卫擒敌本领 ;加强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培养具有广博知识面、良好人文精神和博大人文胸怀的新型现代警官  相似文献   
10.
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在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发展转型的背景下,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市场需求的适应性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解决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主要途径有:一是重视对领军人物的引进与培养,稳步提升师资水平;二是合理定位,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三是改进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四是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和方法,满足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