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78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55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确评价社会主义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必要前提;正确分析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有利于坚定社会主义的必胜信念: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则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Becoming a victim of structural unemployment means suffering an unjust fate. The present research examines the cognitive reactions subjects use to protect their belief in a just world and the related effects on their actual well-being within a sample of unemployed blue-collar workers in East Germany (all femal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lief in a just world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ttributing one’s unemployment to one’s own behavior and negatively with asking “why me?”, but uncorrelated with subjects’ readiness to change into another profession in order to get employed. Just world belief and depression were negatively related for those who either avoided the “why me?” question or who found an answer to it; but just world belief and depression was positively related for those women ruminating about an unanswered “why m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idea that the belief in a just world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unemployed person’s cop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3.
现代文明社会的治理模式,应该是德治与法治的高度协调、高度融洽的互动。在坚持法治的总体框架下坚持德治-法治互动,既是对历史经验的借鉴,又是社会现实的诉求。当今中国,必须通过道德法律化、加强制度伦理建设、抓好公民道德教育和培育公民法律信仰,才能实现德治-法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王申 《法律科学》2005,23(4):13-23
法官在审判活动中既需要把握体现在法律规则和司法制度中的理念,又需要通过自己的理念进行事实判断和法律解释。法官之所以有智慧,并不是因为他有理性,可以掌握一些法律的原理并根据这些原理处置他们的纠纷案件,而是因为法官能依据情景的可能性并能根据这种案件的实际状况来采取措施。一名称职的职业法官不应再限于法律知识学习,他要的是用智慧去追求法律整体的逻辑一贯性和条文之间的关联性,注重对规范合理性涵义的推敲与综合操作,留心于确认法条背后的共同原则和指导原理。  相似文献   
5.
建立公众对法律的信仰,确立法律本身的权威,这是法治社会的一种价值追求。然而,能否实现这种追求,其中的原因不仅仅与国家强制力有关,更主要是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法律的合道德性体现了法律的内在合理性。只有具备了内在合理性的“法”才有可能被大众接受、尊重、维护乃至信仰,从而确立其权威性。  相似文献   
6.
"修身治国"是儒家学说中底蕴深厚的文化现象,历代儒家都把崇高的道德信仰作为实现人生价值和达到人格完善的重要手段,并建立了比较系统的伦理思想。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毛泽东同志从儒家伦理中撷取了大量的思想资源,结合党的思想建设进行批判、吸收和发扬,形成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主要内容,以"大公无私"为价值取向,以"批评与自我批评"为基本方法,以"共产主义先进模范"为崇高追求的道德信仰理论。  相似文献   
7.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进入了十年土地革命时期。期间党与红军内部出现了"右"倾悲观思潮,并几度提出"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对此,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中给予了科学回答,形成了毛泽东信念观:坚定信念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坚信红色政权的发生、存在与发展既是可能的,也是必然的;坚信星火必燎原,中国革命高潮必将到来。毛泽东信念观的形成是大革命失败后时局变化的产物,是实行正确政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大学生信仰的缺乏和异化现象较为突出。当前,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确保大学生信仰总体态势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主导地位的坚持、创新信仰教育的方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重视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The Chinese Dream in Full Swing Speech Extract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Dialogue on the Chinese Dream ForumTODAY’S China can dream about a life without material constraints like poverty or slow growth.By the middle of the century,it is projected that the Chinese Dream will  相似文献   
10.
现实的德育过程中,过多地强调道德知识的灌输,忽略了这些道德知识与受教育者现实生活的关系,导致出现当代道德教育实效性较差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在德育过程中让受教育者体会到德育内容对他们的主体意义。在德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情感教育和信仰教育,可以增强受教育者处理道德问题的智慧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