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秀全 《政法学刊》2005,22(3):62-65
狭义上的保险受益人是指于被保险人死亡时有权请求和受领身故保险金的人,只能是被保险人之外的人,应包括指定受益人和法定受益人。投保人有受益人的指定权,被保险人或其监护人有最终的决定权,受益人指定不明时应合理解释。被保险人的法定继承人是其法定受益人,法定受益人的受益顺序依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同一顺序的法定受益人受益份额相同。保险受益人原则上为可变更受益人,其变更应采书面形式,并自通知保险人时生效。  相似文献   
2.
遗嘱受益回避,即因特定角色之承担从而能对他人遗嘱的成立或生效产生重要影响的入,不得从该他人遗嘱中受益。遗嘱受益回避的适用对象,包括遗嘱订立时遗嘱人的监护人、医疗人员和参与遗嘱订立的见证人、公证人及起草人,以及前列人员的配偶、直系血亲和兄弟姐妹。遗嘱受益回避的除外情形为:前述人员与遗嘱人之间有配偶、直系血亲或兄弟姐妹关系;即使某见证人或公证人没有参与,遗嘱也能有效成立;遗嘱起草人被列为受益人时,遗嘱人已征询无利害关系律师的独立意见。  相似文献   
3.
保险受益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全 《现代法学》2005,27(4):147-152
狭义上的保险受益人是指于被保险人死亡时有权请求和受领身故保险金的人。他只能是被保险人之外的人,包括指定受益人和法定受益人。投保人有受益人的指定权,被保险人或其监护人有最终的决定权,受益人指定不明时应合理解释。被保险人的法定继承人是其法定受益人,法定受益人的受益顺序依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同一顺序的法定受益人受益份额相同。保险受益人原则上为可变更受益人,其变更应采书面形式,并自通知保险人时生效。  相似文献   
4.
利他合同的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薛军 《法学研究》2006,(4):116-126
基于“不得为他人缔约”的规则,罗马法上不承认利他合同。欧洲共同法时期受自然法学思想的影响,承认了利他合同,但以第三人的接受作为前提。因为其在实践上的缺陷,这一理论逐渐为新理论所取代,直接承认合同可以对第三人产生效力。建立中国法上的利他合同制度,不宜通过对合同法第64条的解释来实现,而应在完整借鉴大陆法系利他合同理论的基础上,在未来民法典中通过立法的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6.
本文通过对我国《保险法》、相关保险法规、司法解释及保险条款的深入解读,从保险原理及法理的角度,对保险受益人的法定变更情形做了一些探讨,旨在澄清对相关保险法律实务中的一些误解,完善我国《保险法》中受益人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受益人是保险制度中的重要概念,且仅适用于人身保险中。受益人虽非保险合同当事人,但在保险事故发生时享有保险金请求权,故其本质是"利益第三人合同"制度中的"第三人"。受益人由投保人指定、变更且被保险人享有"同意权"的制度设计,既可有效防控道德风险,又可减少对受益人主体的不当限制。受益人所享有的保险金请求权被称为受益权,对于行使该权利(如转让、抛弃、丧失、实现)所涉及的法律的适用,要注意探求当事人真意并考量保险制度保障机能的法理,以期获得妥当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科学的利益概念是利益观念分析的基础。唯利主义和非利主义是现实存在的各种错误利益观念的极端表现和理论抽象,二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的联系。利益人的正当性可以从人类本性、常识和思想史三个层面同时得到体现。唯利主义和非利主义对利益作用“过”与“不及”的认识,是利益人的正当性被忽视的主要表现。由此得出来的一个现实结论就是,要大力培育出合理的利益人群体。  相似文献   
9.
The problem of past emissions – how to share fairly the costs of climate-changing emissions caused by polluters who are no longer in existence – presents an increasingly pressing challenge to scholars and policy-makers. Since standard contribution-based principles are inapplicable when it comes to past emissions, theorists have instead proposed various non-contribution-based historical principles. This paper develops such a principle – the Inherited Debt Principle – which seeks to account for the intuition that historical injustice matters to current duties in a way that does not appeal to the counterfactual benefits derived from that injustice. This principle, it is argued, offers a surprisingly plausibl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past emissions.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近年金融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创造出一系列的金融创新手段与创新产品。利用信托受益权转让进行融资,满足了企业的融资需求与消费者的投资需求,同时给金融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如何在金融创新中把握金融监管的方向与力度,使金融监管服务于金融创新,并在促进金融创新的同时,控制创新所带来的风险,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从信托受益权转让这一融资模式出发,以小见大,或能为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权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