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5篇
  免费   17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21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39篇
法律   329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72篇
政治理论   34篇
综合类   18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In response to research demonstrating that irrelevant contextual information can bias forensic science analyses, authorities have increasingly urged laboratories to limit analysts' access to irrelevant and potentially biasing information (Dror and Cole (2010) [3];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9) [18]; President's Council of Advisors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 [22]; UK Forensic Science Regulator (2015) [26]). However, a great challenge in implementing this reform is determining which information is task-relevant and which is task-irrelevant. In the current study, we surveyed 183 forensic analysts to examine what they consider relevant versus irrelevant in their forensic analyses. Results revealed that analysts generally do not regard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suspect or victim as essential to their analytic tasks. However, there was significant variability among analysts within and between disciplines. Findings suggest that forensic science disciplines need to agree on what they regard as task-relevant before context management procedures can be properly implemented. The lack of consensus about what is relevant information not only leaves room for biasing information, but also reveals foundational gaps in what analysts consider crucial in forensic decision making.  相似文献   
2.
视听资料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司法实践的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新兴的证据形式,具有双重物质性、高度的科学性和便利迅捷性的特征。视听资料在制作主体、制作方式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特殊性,对其进行探讨和研究,有利于推动视听资料作为诉讼证据使用的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Legal context: The article reviews the commercial risk allocation clauses intypical open source licence terms and discusses their enforceabilityand implications. Key points: The enforceability of warranty disclaimers and limitation ofliability clauses in common open source licence terms is questionable,particularly in a cross-border context, and commercial licensorsshould take additional steps to protect themselves from down-streamrisk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pen source software presents a number of unusual commercialissues, because it is available free of charge and the providerstry to disclaim warranties and liabilities. End users and resellershave to adjust their own in- and out-licensing models to accommodatethis situation.  相似文献   
4.
文章立足于言语识别技术的应用现状,在梳理我国言语识别技术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提出言语识别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当着重加以解决的几个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5.
法律解释者的主体性取决于作者、文本和读者等多种制约因素的互动。作者的权威性和体制性安排确保了文本的经典化和读者的信仰面向。文本权威的建立伴随着读者对作者权威的认同。读者在信仰作者和认同文本权威的方式之下去理解、解释和应用,反过来又强化了文本权威以及对作者的信仰。法律解释者主体性的妥当安置,应吸收后现代解释学的合理成分,反对其过度的诠释;应借鉴圣经解释学"解经"和"释经"的二过程法,适当回归古典解释学。  相似文献   
6.
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作权法合理使用制度具有其正当性。在实践中,应对著作权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作出明确的界定。由于网络时代对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带来了冲击,我国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应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研究南诏文化是研究中国西南地区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浅析了什么是南诏文化,南诏文化的内容、特征、文化类型的形成以及历代研究的著述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合作作品含义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著作权立法对合作作品的定义没有做出正面、明确的规定,导致学说和实践对合作作品的认定存在很大的分歧。应该坚持制度创新,将合作作品认定为“由数位作者付出独创性劳动、并且各自的创作意图和合理期望均指向该部以最终形式表现出来的、同一部完整的共同作品。”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寻根电影对传统文化,或批判或皈依,都充溢着浓郁的文化意蕴。从1980年代的“电影民族化”大讨论开始,到90年代新民俗电影的兴盛,新时期寻根电影思潮的发展历程依稀可辨。80年代中期以后,电影界自觉地呼应文学界的文化寻根运动,一批寻根电影相继问世,展现了这一思潮的创作实绩。进入90年代以后,在主旋律电影和商业电影对艺术电影的挤压和吸附的生存困境中,电影依然充溢着绵延不断的寻根精神,一部分呈现出强烈的皈依趋向,另一部分如新民俗电影集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网络环境下版权保护体系的构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环境下如何构筑版权保护体系是网络时代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法律实现和社会实现两个角度来实现对版权保护,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