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35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78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66篇
政治理论   31篇
综合类   12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及时严密地保护现场,其意义在于为收集痕迹物证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正确地分析案件、事故现场提供客观依据;有利于保守现场勘查工作的秘密;有助于现场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助于发现嫌疑人和知情人,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文章着重研究了如何对事发现场进行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析提高刑事案件现场勘查质量的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阶段,要克服刑事技术警力不足与案件数量不断增加之间的矛盾,要使传统的勘鉴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并发挥更大的效益,就是要将现场勘查工作纳入到“五化”轨道,即队伍专业化,工作程序化,管理规范化,装备现代化,倡导信息化。  相似文献   
3.
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必然会在犯罪现场留下一定的活动记忆和遗留物,所有这些都会在犯罪人的大脑中有一种深刻的记忆。侦查讯问中,侦查人员必须善于分析犯罪人的心理现场;必须善于把握犯罪人的心理现场;必须善于激活犯罪人的心理现场;必须善于勘验犯罪人的心理现场;必须善于提取犯罪人的心理现场痕迹。如果这样做了,那将收到事半功倍的审讯效果。  相似文献   
4.
旅客列车犯罪现场对旅客列车环境具有依赖性。旅客列车犯罪现场具有反映犯罪痕迹物证及犯罪行为规律特点的功能 ,但犯罪现场的开放性和封闭性 ,使其必然要受到旅客列车环境的限制和影响。旅客列车环境对旅客列车犯罪现场的生存、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既是认知犯罪现场的依据 ,也是认知犯罪现场的障碍。  相似文献   
5.
文章评述了伪造犯罪现场的研究历史 ,并对 2 5例伪造犯罪现场案件从罪犯特点、受害人特点、案件特点、犯罪动机及执法人员犯罪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把伪造犯罪现场和作案人结合起来研究的目的 ,是为了更好、更深入地研究伪造现场作案人 ,给刑侦人员和物证学家对伪造犯罪现场的勘查、取证以及现场重建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爆炸恐怖犯罪与防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期在世界各地发生了多起震撼性的爆炸恐怖犯罪事件,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影响。研究制定有效的防爆对策,有力地打击恐怖主义活动,是各国警方的当务之急。文章着重对爆炸恐怖犯罪的特点及防爆对策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7.
爆炸袭击,是当前恐怖组织使用比较频繁的一种恐怖手段。恐怖主义爆炸案件的特点主要有:倾向白天作案,自杀式爆炸较多,基于政党、宗教、民族等利益,袭击目标往往具有象征性,实施主体有严密的组织保障,后果严重。恐怖主义爆炸案件的现场处置工作主要有:抢救伤员的同时开展侦查工作;统一指挥,多部门协作;封锁现场,疏散群众;排除隐患,确保现场工作人员自身安全;控制媒体过早介入。必须加强恐怖主义爆炸案件的防控,加强情报和安检工作,加强巡逻,广泛利用电子监控设备,引导媒体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8.
现场照片数字化处理具有快速、方便的特点,能为刑事诉讼提供不同相纸的现场案卷,免去了冲胶卷、放大照片及粘贴等烦琐的制作过程。运用计算机制作现场照片的电子案卷,是对传统制作方法和保存手段的一次新的挑战、一次质的飞跃,是现场摄影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刑事案件中,盗窃案件的作案人为了逃避打击,总是千方百计毁灭罪证,伪装现场使得盗窃案件现场的情况更加复杂。因此如何分析、识别和揭露伪装盗窃现场,还原出盗窃案件的本来面目,对侦破盗窃案件、提高盗窃案件的破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室外现场中发现和确定嫌疑足迹往往对案件的侦破起到关键的作用,其发现的重点部位为犯罪现场中心部位、犯罪嫌疑人蹬、踩的物品、进出中心现场的路线、犯罪嫌疑人藏身的地点等。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足迹遗留部位、足迹新鲜程度、反映出的行走规律特点以及足迹与其它痕迹的关系判断和确定嫌疑人足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