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23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178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74篇
政治理论   53篇
综合类   18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伏晓 《行政与法》2007,(8):60-6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解决政府职能与市场职能的分工问题。对不同社会事业及相关机构,也必须根据其职能和性质的差异以及市场经济的逻辑采取不同组织与管理方式。中国事业单位改革走调整、规范之路,需要准确界定其性质,把建设服务型政府和重建公共服务体系作为公益事业改革的双重目标,充分地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行政监察思想是在人性本善这一理论预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的流弊和缺陷迫使中国不得不反思传统向西方学习。在人性本恶的认识论基础上,西方行政思想异常繁荣,实践也格外发达,给中国提供了新的启示。中国应向西方学习、借鉴,但是照搬西方并不是中国行政监察发展的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3.
4.
从收继婚风俗看明代的律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代的律例严格禁止收继婚,可是,严厉的法律不但没有根除收继婚,收继婚反而作为社会一种风俗习惯而普遍存在。为什么法律严格禁止却根除不了收继婚?为什么收继婚普遍存在而法律却显得苍白无力?这其中有政府对法律推行不力的原因,也有传统风俗习惯沉积的原因,更有伦理道德方面的因素。用法律去禁止近乎人情和社会基本认同的事情,固然有移风易俗方面的功效,但法律的公正性和严肃性必然要受到挑战,而有禁不止所带来的副作用,更合使法律的尊严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5.
论不动产善意取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权利外观理论出发 ,对不动产善意取得的否定说与肯定说进行评介 ,认为在现代社会 ,不动产适用善意取得较动产有更多的依据。并通过考察先进国家的立法 ,认为法国、日本等未承认不动产的善意取得 ,实与其不动产登记的形式审查主义有关。我国乃实行实质审查主义 ,因此不动产善意取得在我国有其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6.
社会资本视角下中国善治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浪潮的加速发展催生了社会对善治的诉求,但是,社会资本与善治之间存在着结构性制约与依赖的关系。我国政权的性质和谋求发展的政策取向决定了我国对善治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现代社会资本还相当缺失,制约了善治模式的普遍形成。发展公民社会的现代公民意识,增强公民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发展公民社会的公共精神,提高公民社会的认同、信任、合作和互助水平;培育民间组织的发展,形成现代社会资本的网络结构,对于我国善治的普遍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时效取得制度中的善意与恶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效取得制度是否以善意占有为要件,存在不同观点及立法例。权衡利弊,不以善意占有为要件的时效取得制度更为可取。作为这一制度选择的体系化要求,有必要对占有人的占有方式、时效期间、溯及力及相关债权关系等作相应调整,以谋达既能维护财产秩序、促进物之效用,又能协调原权利人与占有人之间利益平衡的时效取得制度之构建。  相似文献   
8.
公共利益与政府职能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公共利益是一个特定社会群体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该社会群体中不确定的个人都可以享有的社会价值。从公共利益视角考察政府职能,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政府应该以实现公共利益为己任,通过公共利益可以界定政府公共职能的基本内容;另一方面,从公共利益的实现机制来看,政府不是公益物品的唯一提供者,它应该在公共利益的实现机制中承担“掌舵”的角色。为了更好地发挥政府在实现公共利益过程中的作用,西方政府正在积极推行新公共管理运动。我国政府也在经历深刻的治理变革,具体内容体现在民主化改革、市场化改革和政府自身改革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Corruption remains one of the key obstacles to democratization and good governance. Given the nature of the subject, corruption is notoriously difficult to study.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and rankings of good governance such as the World Bank World Governance Indicators, the Bertelsmann Sustainable Governance Index, or 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s Global Corruption Index are very useful for providing the big picture on corruption. To understand trends and mechanisms of corruption, however, 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case studies on both successful and failed cases of anti-corruption policie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success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fight against corruption in South Korea since the beginning of democratization in 1987. The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Korea has generally been successful in controlling corruption.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remaining problems can be largely explained by the legacy of authoritarian rule and the undermining of state autonomy through the concentration of economic power.  相似文献   
10.
"无讼"法律文化与中国公众的法律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讼"作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对当代中国公众的法律认同,产生了许多方面的消极影响,从而导致公众的狭隘工具性法律认同、单一性法律认同和对法律的不认同.但同时,"无讼"法律文化对当代中国公众的法律认同,也有许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和有益的启示.它对社会安定与秩序的追求,是人们产生法律认同的基本前提.我们可以批判地借鉴它对传统道德、民间习惯等社会调节手段的运用,从而建立法律的内在权威,促进公众的自觉认同;它所推行的多规则统治模式,有利于我们避免"法律万能主义"的非理性认同,建立对法律的理性认同.我们在法治化进程中,要坚持"权利本位"的宗旨,提供良好法律产品;执政党和政府要厉行法治,做法律认同的典范;进一步促进国家法律对民间规则、习俗的认可、接纳力度,使法律成为公众内心习惯的一部分,增强法律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