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3篇
  免费   29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118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296篇
中国共产党   236篇
中国政治   454篇
政治理论   111篇
综合类   8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289篇
  2007年   420篇
  2006年   412篇
  2005年   21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琳 《行政与法》2006,(10):60-61
拥有幸福生活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本文试图从古典的哲学思想出发寻找政治社会存在的道德基础。以道德为基础的政治社会体现了人的政治生存向度,需要人们把它作为各种规范的核心观念才能有约束力,才能使社会关系和谐有序地发展,从而实现“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社会和谐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矛盾综合作用的集中表现和结果。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道德建设、法律法制等等,对社会和谐的形成和发展都有重大作用,但起基础作用的是经济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性质、水平和发展的要求,对社会和谐具有决定性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经济基础也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周洪涛  刘华 《法学论坛》2006,21(4):78-81
知识产权文化是知识产权制度的积淀和升华,对知识产权制度运行中各种主体的利益冲突具有潜在的协调和平衡作用。知识产权文化与和谐社会具有共同的经济理性,而且其协调和平衡的社会功能与和谐社会追求的终极目标不谋而合,因而知识产权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对行政执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人类文明社会追求的一种理想社会形态,而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是实现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备要求,本文从行政执法的角度分析构建和谐社会对行政执法的影响,以期待完善行政执法质量,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实现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从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检视跨界污染损害责任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界污染对一国之周边相邻国家和区域乃至全球环境会造成严重危害,产生相应的国际法律责任。以此次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为视角,凸现了现行立法对跨界污染损害责任制度存在的诸多缺欠和不足。本文提出:应科学界定跨界污染损害概念,导入严格责任,确立国家责任的特点、适用范围、主体和形式。完善相关的预防和赔偿机制是各国间处理跨界污染事件的有效途径,以期实现全球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治理。  相似文献   
6.
在举国上下构建和谐社会的环境下,宗教值得重新审视。本文以作者亲历事件为例,论证了3个观点:第一,宗教的根本是长期性,应该用自由公民的世俗追求说明他们的宗教追求;第二,宗教的关键是群众性,应当努力引导宗教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服务;第三,宗教有特殊的复杂性,新中国的宗教应当是积极、和谐的因素,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人类幸福吹来一股和风、带来一团和气。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现代行政法与和谐社会具有平等、诚信、法治、公正与效率等共同的理念形态,行政法与和谐社会的理念融合,为现代行政法之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功能奠定了基础。平衡论是现代行政法的基础理论,现代行政法在政务和谐、经济和谐、社会阶层和人际关系和谐等方面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并主要通过立法、程序规制、救济与监督、职业伦理规范等方式来进行调整和实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眼于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利益关系出现失衡的问题,分析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市场因素引发的收入差距扩大及分配不公现状,提出收入分配的改革重在体现发展成果应由人民共享,实现利益均衡是社会和谐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9.
村规民约对农村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历史上看,在想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村规民约都起到了维护农村规则之治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村委会制度和村民自治的完善,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村规民约。从制定法的角度来看,村规民约并不属于正统的国家法律体系,只能归入民间法的体系中。在民间法的体系下,村规民约有着其特殊的构成、性质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和直接受益者,只有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真正树立其主体地位,切实保护和落实其政治权利,新农村建设才会拥有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要发挥我国农民的主体作用,当务之急是真正落实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话语权。本文在分析农民利益表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如何进行利益表达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