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6篇
  免费   37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47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40篇
法律   406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169篇
政治理论   53篇
综合类   38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刑法对诽谤罪采取自诉为主、公诉为补充的双轨制模式。由于刑法但书“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公诉依据具有模糊性,同时司法解释本身缺乏解释力和可操作性,存在同义解释、近义解释等问题,加剧了公诉诽谤罪和其他罪名之间的冲突和竞合,特别是当被害人为地方领导干部时,诽谤罪的公诉权在实务中存在被滥用风险,部分限制公诉权的要件在实务中被淡化甚至忽略。从相对狭义的角度看,“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只有在行为人对侵犯个体法益具备主观故意,但对侵犯社会法益或国家法益不具备主观故意(或无法证明其具备故意)的情形下,才有其独特的法律适用价值并不与刑法其他罪名相冲突。为妥善处理和平衡诽谤犯罪中惩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关系,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内外部变化,建议通过修改我国刑法,将诽谤罪区分为情节不严重、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的三种形态,为充分保障宪法权利,情节不严重的不作为犯罪处罚;为充分保障自诉权,情节严重的为绝对告诉乃论;为依法惩治犯罪,对符合特定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情节特别严重的诽谤犯罪可以依法公诉,以维护网络信息秩序。  相似文献   
2.
Families struggling with a breakdown in communication, trying to control the behavior of an unruly child, or experiencing a crisis often look for outside help. Many families, particularly those without resources to pay for private support, turn to their local status offense system. Status offenders are young people charged with behavior unique to their status as juveniles such as running away, truancy, or disobedience. In 2007, Congress will begin to consider reauthorization of the Juvenile Justice Delinquency Prevention Act (JJDPA), the federal act related to status‐offender policy. By providing an overview of recent state status‐offense legislation and case law, this article identifies issues to be addressed by Congress in reauthorizing the JJDPA.  相似文献   
3.
市场主体的自由不是绝对的,必须接受法制的约束和伦理的引导,本文从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原则谈起,分析了法制和伦理对市场行为的调整作用,并试图通过比较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论苏区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区精神是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方志敏等领导培育形成的一种伟大革命精神。其内涵博大精深,归纳起来就是"坚定信念,求真务实,执政为民,艰苦奉献,廉洁奉公,争创第一"。其中最具中央苏区原创特色的是"求真务实、执政为民、廉洁自律、争创第一"。它是中国革命精神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井冈山精神在苏区时期的深化和发展,是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先河和源泉,在中国革命精神链条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吴献萍 《行政与法》2007,(12):114-117
随着诉讼制度的发展,刑事被害人的诉讼地位经历了一个由高到低再逐渐提高的过程。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提升了被害人的法律地位,并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其诉讼权利,但在保护被害人诉讼权利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唐代以后诗评家一方面承认李诗与杜诗共为唐诗最高典范,另一方面又时常贬抑冷落李诗.李白诗歌成就、诗坛地位与李诗学研究状况之间存在巨大反差,并非是由于李诗缺乏审美价值,而是与古代诗学评价体系的价值取向直接关联.把诗的教化功能当作诗的首要之义,注重于诗法诗艺中评判诗人的作诗功夫,在开宗立派中学问化而不是审美化地承传诗歌,这是导致李诗评价在后世跌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时代精神,对道家提出的"自胜者强"的思想系统地进行了新的诠释.对于塑造现代企业家的理想人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Workplace justice and employee worth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istributive and procedural justice gain new meaning in light of other distinctions about how organizations value employees (the employees' “worth”). Fair compensation gives employees worth as achieved status: how the employee is like some employees (similarly rewarded) and not like others (dissimilarly rewarded). But employees also want to be treated uniquely as individuals and in other ways to be treated like all other employees, both reflecting worth as ascribed status. Such worth need not involve the distribution of outcomes; it can be gained if procedures function as ends in themselves. Different types of worth thus become the source of different criteria for justice. Based on a paper entitled “Justice as Worth,” which was prepared for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Justice research (held in the Netherlands during July 1991).  相似文献   
9.
中共七大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它的意义和影响已远远超过这次会议本身。中共七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艰辛探索的新阶段,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规律的里程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转变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10.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January 1, 1958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EEC) Treaty", more commonly known as the"Rome Treaty,"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irst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the C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