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333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31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30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mpirical findings indicate that many adult sexual offenders experienced sexual abuse during childhood.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characteristics of offenders' sexual perpetrating behaviors may resemble their own victimization experiences, although there has been minimal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 this area.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provide preliminary data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hood sexual abus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exual offending behavior. A sample of adult male sexual offenders with histories of sexual abuse completed the Sexual Victimization Survey as well as a measure on their sexual offenses. Such characteristics as the nature of sexual activities, duration and frequency of experiences, and age and relationship of participants were examined. Results showed trends in the hypothesized direction and revealed a variety of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ldhood sexual abuse and adult sexual perpetration. Findings of this exploratory study suggest the importance of addressing the nature of victim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exually abused boys and offenders with histories of sexual abuse.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对洗钱罪主体的争议问题作了论述,提出了洗钱罪的主体应当包括上游犯罪行为人,并从刑法理论、刑事司法实践、世界刑事立法现状及趋势以及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角度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蔡国芹 《时代法学》2007,5(6):83-91
美国社区矫正体制的中间制裁制度始兴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种惩罚程度介于监狱监禁和传统的缓刑、假释之间的社区化行刑方式。作为社区矫正罪犯数量增加和社区公共安全保障的妥协产物,具有一定惩罚性的中间制裁主要包括严密的缓刑和假释监督、住宅禁闭与电子监控、军训式矫正中心、日报告中心、返回社区训练所、日罚金和社区服务等类型,以分层控制体系实现保障社区安全和改造罪犯的双重目的。各种制裁措施的适用依据是罪犯的罪行严重程度、矫治和服务需要。中间制裁的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引发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行政诉讼的被告资格一直是困扰行政法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一个难题,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学术界错误地把行政主体资格作为认定行政诉讼被告的条件。事实上,从便于诉讼的角度出发,行政诉讼被告的认定规则完全可以简单化。值此我国《行政诉讼法》修改之际,参照世界各国行政诉讼的被告资格制度,重构我国行政诉讼被告资格范式,对于正确发挥行政诉讼的应有功效,理顺行政组织法研究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走私犯罪案件侦查中经常会遇到犯罪嫌疑人逃跑或查缉运载走私货物车辆的情况,如何迅速抓获逃跑的犯罪嫌疑人和缉获私货与正确实施追缉堵截这一紧急性侦查措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抓捕逃跑的走私犯罪嫌疑人和截获运载私货的车辆时,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可形成前堵后追,前后夹击的格局,便于迅速抓获走私犯罪嫌疑人和截获运载私货的车辆。  相似文献   
6.
继承的共同正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家林 《河北法学》2005,23(1):15-19
继承的共同正犯,是指对某一个犯罪,先行行为者着手实行后,在行为尚未全部实行终了阶段,他人(后行行为者)与先行者之间产生了共同实施犯罪的意思,此后共同实施犯罪的实行行为的情形。是否应当承认继承的共同正犯概念,后行者是否应当对先行者行为所造成的结果承担责任,对此,刑法理论界存在着肯定说、否定说与限定的肯定说等多种观点。应当认为继承的共同正犯概念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而限定的肯定说则更有利于准确界定各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7.
知识产权犯罪人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产权犯罪人是指实施了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行为 ,应当被采取预防和矫治措施的人 ,既包括自然人 ,也包括单位。知识产权犯罪人与知识产权被害人之间具有互动关系。知识产权权利人应有针对性地防范知识产权犯罪。  相似文献   
8.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设立 ,对打击犯罪曾经起过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 ,腐败分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现象却屡禁不止、愈演愈烈 ,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刑法规定的该罪的量刑幅度畸轻。这不仅违背了罪刑相适应的原则 ,放纵了犯罪 ,而且为执法者徇私枉法开了方便之门。建议立法机构比照贪污、受贿罪的量刑进行修改 ,提高法定刑、增加量刑档次。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犯罪适用刑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犯罪具有特定的身心和社会原因。对未成年人适用刑罚涉及人权保障、刑事政策和刑罚正当化等问题,应科学地进行设定。现行刑罚体系中无期徒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的刑种和累犯制度适用于未成年犯罪人不合理,应予革除。对未成年人犯罪提倡适用非刑罚方法和缓刑、减刑、假释制度。  相似文献   
10.
曾新华 《法学杂志》2012,33(6):77-81
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适用对象除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未成年犯外,未成年人相对不起诉和附条件不起诉记录封存也应参照适用,而且,从长远来看,应适用于所有未成年人;在法律效力上应严格限定但书中"国家规定"的范围,并协调与其他相关法律的关系;适用主体除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和未成年犯管教所外,还包括知晓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有关机关、单位以及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和其他知晓其犯罪记录的个人。为充分发挥该制度的重要价值,应当将其"升级"为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消灭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