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近年来,官场"潜规则"在中国日益盛行、泛滥猖獗,激发了群众不满和社会担忧。作为政治瘟疫,官场"潜规则"与我党性质和宗旨格格不入。它败坏党风、毒害民风,使政治民主进程受损、政策法律贯彻不力,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党的执政安全,需全党高度警惕并采取强力措施进行抵制。  相似文献   
2.
农业社会是一个等级社会,但是,这只是就其身份等级关系而言的。其实,农业社会的社会关系主要是由两大关系所构成的:其一是身份等级关系;其二是土地关系。在身份等级关系中,为官就是服役,所服的是一种特殊的官役;在土地关系中,却包含着逐利动机生成的要求,因而为官也就表现为对一种报酬的获取,这种报酬就是俸禄。中国农业社会由于出现了等级关系与土地关系的分化,所以也形成了一个与身份等级关系不同的官的等级系列;在欧洲历史上,由于没有真正实现这种等级关系与土地关系的分化,所以欧洲直到资产阶级革命前一直是身份等级占主导地位。当然,土地关系仅仅是一种经济关系,而身份等级关系则是一种政治关系,在所有的等级社会中,土地关系都是被纳入到身份等级关系的控制之下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官本位思想生发的文化生态根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岚 《理论学刊》2005,2(11):113-116
官本位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政治实践的集中体现:农耕社会对权威的服从是官本位思想滋生繁衍的社会生活基础;血缘宗法制度和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进一步固化了社会尊卑等级关系;以等级特权为核心的官僚体制为官本位思想提供了体制上的安排和制度上的保障;官僚阶层对社会政治、经济资源的垄断和控制,形成了凭借官职等级控制、支配社会资源的利益驱动和价值导向;科举制度把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社会精英阶层的价值取向引导到追求功名利禄上来;中国传统文化对礼治的尊崇为官本位思想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4.
近年官场小说权力叙事中的焦虑状态引人瞩目,并突出地以一种"错位的焦虑"呈现,它是社会转型期的症候反应,既表现为传统权术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的融合,也表现为权力与利益所展开的恶性角逐,这种权力叙事的书写显示出官场小说尚缺乏深邃的人性关怀。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正处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对外开放全方位的高速转型期,一些地方的权力腐败现象呈现出阶段性“多发、高发、群发”的态势。以阜阳市为代表的皖北地区之所以会发生“全方位的政治生态灾难”,实质是一种整体性和结构性的地方官场内生拓展型权力腐败。究其根源就在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互相脱节,地方行政体制改革与财政体制改革互相脱节,实行“党内民主”与扩大“基层民主”互相脱节。  相似文献   
6.
解析"官德"     
以德治国何以重在以德治"官"?根本原因在于领导干部是具体执掌社会公共权力的群体,其从政道德即"官德"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为"涉政"是"官德"的本质特征;"廉洁"是"官德"的底线规范;"慎独"是"官德"的修养境界.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管理体制都在不断发生变化,过去那种以权力、权威、高压态势为主导的公共管理模式已明显地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必须加以改革。尽快医治空话、大话、套话、假话成习的官场病症,实行信息公开;政府必须去掉利益化,把利益型地方政府建设成民生政府,即建立适应公共管理体系的、新的社会发展的民生政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