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2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evidential challenges victim withdrawal presents in domestic violence cases. More specifically it examines innovative measures taken in the United States to overcome problems of proof typically associated with domestic violence prosecutions. These evidentiary initiatives have facilitated a shift towards so–called 'victimless' prosecution in the context of domestic violence which dispenses with victim participation. Drawing upon a 'freedom model' of criminal justice, this article examines whether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might be emulated as a means of addressing the high rate of attrition in domestic violence cases in England and Wales.  相似文献   
2.
本报告对赣皖苏三省检察机关教育培训设施、检察官学历教育情况、检察官岗位职业技能培训情况、初任检察官资格考试及培训情况以及三省检察教育改革的意见进行调研,并对今后检察教育改革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3.
Brazil's successful prosecutorial civil action against polluters could be a regulatory example for the Global South. This paper analyses whether such regulation could also develop without the major political, institutional, and legal reforms that spurred it in Brazil. To do so, it analyzes China, where similar reforms have so far not occurred, but where prosecutors have recently started to initiate civil litigation against polluters. It finds that prosecutorial civil litigation in China has only a limited regulatory effect or potential. Prosecutors in China are influenced by conflicting incentive structures that reward one‐off lower level test cases with an innovation bonus, while structurally stimulating a focus on general crime fighting. Ironically, as a result of such incentives, the recent legal reform, toward providing standing for prosecutors in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will, in contrast to Brazil, decrease rather than increase the regulatory effect of these cases. These findings have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how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egulatory independence, legal reform, and regime type shapes possibilities for regulatory innovation in the Global South.  相似文献   
4.
检察教育培训兼具成人性、职业性、继续性和终身性的特点;检察教育培训的目的可以定位为提高检察官的职业能力和技能。检察教育的任务是规范教学内容,探索适合检察教育目的实现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我国法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代表,非经本级人大主席团或常委会的许可,不受逮捕等强制措施或刑事审判。但是,法律对于人大行使许可权的审查主体、内容、时限等规定语焉不详,甚至存在法律冲突,导致这一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本文将以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为视角,阐述对人大代表采取强制措施许可程序的症结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女检察官是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中坚力量,这是由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特殊性以及女检察官的性格特点决定的。女检察官应加强业务培训、有效运用回访机制,准确适用不起诉制度与刑事和解制度,贯彻全程教育理念,以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7.
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强制证人出庭和无正当理由不出庭证人的惩罚措施,提出对证人出庭作证的保护和经济补偿制度。证人出庭将增加庭审的对抗性和不确定性,公诉人只有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充分做好庭审前准备,庭审中询问证人要讲究策略,庭审后要及时总结和交流意见,才能更好地完成出庭公诉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客观义务是检察官履行职责的基本要求之一,它要求检察官基于客观公正的立场对被追诉者的利益予以保护,具体到审查起诉阶段就是要求检察官不但应当在实体上作出正确的起诉决定,还应当保障被告方的程序参与权,充分听取被告方的意见,注意有利和不利于被告人两方面的证据。我国目前的审查起诉程序基本上是检察官单方的、秘密的审查,缺乏被告方程序参与和听取其意见的具体操作程序,应当结合检察官的客观义务原理对我国审查起诉程序加以改革。  相似文献   
9.
对检察人员分类管理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科学分类管理检察官队伍,是检察机关近年来提出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是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有中国特色检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快和推进这一改革进程,必须就现行检察人员管理体制及其弊端、检察人员实行分类管理的指导思想及其原则,以及如何对检察人员进行分类管理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的地位与功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龙宗智 《现代法学》2003,25(3):10-14
被赋予国际刑事案件调查、起诉权的检察官 ,在国际刑事法院运作程序中是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 ,对于国际刑事犯罪的惩治起着关键性作用。其组织和功能上的特点是 :审检合署的机构设置 ;“检警一体”的功能结构 ;在检察事务和内部管理上实行“检察长负责制” ;受刑事预审法庭的司法审查等。但在检察官行使职权时 ,存在与相关国家主权协调 ,克服直接调查取证可能遇到的障碍 ,以及合理对待国际政治因素对刑事检控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