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篇
  免费   3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248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72篇
政治理论   22篇
综合类   20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转化犯为我国刑法所独创的犯罪类型,具有立法实践在先、理论研究在后的特点。转化犯与准犯、结合犯、牵连犯的内涵均不相同,不应将其与此三个概念混同起来。转化犯的成立条件包括前提条件和必要条件这两个方面,应当以转化后之罪的既未遂标准来判断转化犯的既未遂问题。  相似文献   
2.
科学地抽象和概括犯罪过失共同的构成要素并进行比较研究,对于正确认定犯罪过失和过失犯罪,具有积极的意义。中外学者都比较重视对过失构成要素的研究,但侧重点各不相同:国外学者特别是大陆法系的学者注重对构成要素内容的研究,国内学者则侧重于对其结构的剖析。违法性认识不是犯罪过失的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我国微量物证检验工作的现状,对微量物证实验室认可工作的特点、难点以及认可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注意事项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破坏生产经营罪本身的构成要件含糊不明,加之为顺应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使法律适应客观形式的发展,1997年刑法将破坏集体生产罪修改为破坏生产经营罪,并对之进行体系结构归属调整。但也为此使刑法学者对破坏生产经营罪产生诸多争议。如此罪侵犯的客体是单一客体,还是复杂客体。特别是此罪容易与其他相关犯罪混淆,给司法实践带来不便。通过重新界定生产经营的内涵、犯罪的目的等,对其进行合理的限制解释,并将其与一些极易混淆的犯罪加以比较,进一步明确此罪。  相似文献   
5.
高校二级学院德育评价制度是我国高校德育管理制度建设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分析了影响高校学院德育评价制度建设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推进高校德育评价制度建设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6.
新《合同法》第一次明确规定了我国的表见代理制度,本文剖析了两大法系表见代理制度与我国表见代理制度的异同,结合法学界不同观点对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进行分析和论证,并对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完善我国的民事代理制度。  相似文献   
7.
犯罪心理测试作为科技发展的一项成果,在许多国家刑事诉讼中已经得到运用,也显示了其作用.我国自引进这项技术以来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在理论上仍存在着较大争议.我国目前并无对犯罪心理测试的明确法律规范,也就使得其实施虽然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进行的,但同时又缺乏相应的程序规范.这是与程序法治所格格不入的,必须从诉讼法的角度对其应用程序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8.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发展生产力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力量。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种种困难和问题,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观念、制度、政策和管理等方面的制约因素依然存在。全面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努力构建非公经济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才能扫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道路上的种种障碍,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9.
禁止双重危险原则是刑事诉讼中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设计。美国法院在执行这一原则时先后使用了同一要素标准、同一行为标准及同一证据标准。之所以出现如此反复,是美国司法实践在犯罪事实及刑罚对象认识方面不断深化的结果。我国刑事司法应当借鉴关国在禁止双重危险原则之同一性问题上的司法经验,合理优化吸收犯与牵连犯理论,落实罪刑相适应原则。  相似文献   
10.
我国侵权法草案规定侵权人不明的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由“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建筑物使用人”连带承担全部赔偿责任。这实质上是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设定了一种对其在住宅内的行为随时举证证明的义务。这种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自由权利的限制和负担,无法解释和证成其正当性。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实施的抛物行为是其承担侵权责任的根据,侵权行为人不明,受害人就无法按照侵权法获得赔偿。区分所有权人相互之间的监督义务和协助查找义务以及作证义务,乃公法上的义务;以此为根据要求其对受害人承担连带侵权责任,违反了法律关系理论的基本原理。要求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证明没有实施抛物行为,违背了未发生的事实无法证明的证据法原理。推定所有可能实施侵权行为的人实际实施了侵权行为,违背了违法行为不能推定的侵权法原理。所以该条应该删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