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军阀大批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国民党反动派和各地军阀捕杀的中共领袖人物就有陈延年、赵世炎、陈乔年等人,其中大多数人是被叛徒出卖而被捕的。因此,1927年八七会议后,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特别委员会,由向忠发、周恩来、顾顺章三名政治局委员组成,任务是保卫党中央机关的安全。特委下设中央特科,由顾顺章负责。特委是决策机构,特科  相似文献   
2.
一 1983年春.我受命到中共中央党校参加“一二.九运动研究班”。前去报到后.方知该班(又叫党史研究班)是“经中央书记处批准设立”.其任务是“组织力量.编写一二·九运动史”。组成人员有:亲历一二·九运动的老同志(以北平为主,也有天津、南京等地的参加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讲党史的教师和从事校史党史征研工作的同志.以及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的同志。  相似文献   
3.
2006年底,台湾的"一二·九"选举结果揭晓,国民党候选人郝龙斌当选台北市长,民进党候选人陈菊当选高雄市长,国民党在两个市的市议会中都是第一大党,占有一定的议政优势.亲民党、台湾团结联盟和新党,不管是市长或市议员选举,均无法与国民党和民进党抗衡,已经走向边缘化.鉴于选前的特殊政治形势,此次台北、高雄市长选举十分重要,对台湾政治生态和政党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对台湾政局的未来发展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北京党史》2006,(1):F0003-F0003
2005年12月7日,在一二·九运动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党史研究第一研究部、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共青团北京市委、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联合举办了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为主题的“纪念一二·九运动七十周年座谈会”。  相似文献   
5.
记得绍棠老师逝世那年(他本来不应该这么早走的),朋友们说你应该写点东西,因为绍棠老师生前很器重你。  相似文献   
6.
鄂南、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领导人之一、诗人何功伟(1915-1941),字超寰,又名明理、何斌、何伟、何彬.湖北咸宁人.出身于地主家庭.自幼攻读经史,工诗善赋,在当地颇有才名.1933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湖北省武昌高级中学,并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与共产党人往来,接受共产党的思想教育.1935年北平反对国民党政府对外卖国、对内反共的一二·九运动爆发后,何功伟立即秘密串联进步同学,组织武汉地区爱国学生奋起响应,成立53所中等以上学校的武汉学联——救国联合会,何功伟被选为联合会常务理事兼纠察干部,他在联合会上号召:"武汉青年也要成为爱国的先锋.  相似文献   
7.
"一二·九"运动作为一场深刻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政治思想运动,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推动全民族抗战发挥了独特的历史作用,通过从政治社会化的角度探究中国共产党在"一二·九"运动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深入分析学生运动的动力因素和斗争策略,进一步揭示"一二·九"运动为抗日战争做的思想、组织、干部等方面的准备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吴琼 《党史文苑》2002,(4):23-25
熟悉中共党史的人都知道,蒋介石在北伐战争期间就开始秘谋“清党”,因为当时年轻的共产党政治上不够成熟,不能及时洞察其奸,以至发生了“四·一二”反革命事件。对于蒋介石的阴谋,并非昕有的人都蒙在鼓里。郭沫若对此就有清醒的认识,并进行了“笔伐”,他在1927年初写下的《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一文中,第一个震聋发聩地喊出了打倒蒋介石的口号!  相似文献   
9.
何玉 《北京党史》2012,(1):55-56
在清华地下党组织二十多年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无论是在抗战前一二·九运动的中流砥柱时期,抗战大后方的"民主堡垒"时期,还是在解放战争期间"蒋管区里的解放区"时期,清华大学图书馆一直都是进步力量活动的场所,是团结教育广  相似文献   
10.
彭涛为了革命三次遭学校开除和反动政府通缉,15岁即成为"红色流亡少年".他积极开展和领导学生爱国运动,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卓有成效地领导了晋冀豫边的群众工作、统一战线工作和军队政治工作;主持制定化学工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战略,大力推进化工科研、生产、教育等工作的开展,成为新中国化学工业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