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9篇
中国共产党   28篇
中国政治   23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贾后令心腹侍女在洛阳街市招寻美少年八宫交欢,她为了满足性欲,和这些男子通奸,可是又怕走漏风声,有损名誉,就将伴寝男子一一杀以灭口。  相似文献   
2.
《当代贵州》2014,(19):61-61
正(绢本设色)陆探微(420-479),汉族,吴县(今苏州)人。南朝宋明帝时宫廷画家,中国最早的画圣。在中国画史上,据传他是正式以书法入画的创始人。他的画题材十分广泛,从圣贤图绘、佛像人物至飞禽走兽,无一不精。与东晋顾恺之并称"顾陆"。此图是依着陶渊明《归去来辞》一文所作的叙述性故事画。画家依"文"命笔,随着文辞的内容分段叙述。从画中情景,以及与其它本《归去来辞图》比对  相似文献   
3.
方光 《唯实》2016,(4):72-75
六朝隋唐时期,在长江下游的都市中有两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一座是金陵,另一座是广陵。两城相距不远,且在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但这一时期两城的发展却背道而驰,起伏鲜明。那么,是什么因素左右着此时金陵、广陵的兴衰?而在这此起彼伏的历程中,两城的经济又有何特色?一、此起彼伏的金陵广陵史六朝隋唐时期,金陵、广陵的历史发展逆向而行。前者由"金粉"之地沦为"古丘"、"幽径";而后者则从地方小镇,"芜城"跃居"富庶甲天下"的大都市。  相似文献   
4.
斯里兰卡被称为"印度洋上的明珠"、"佛祖的一滴眼泪",海明威则称其为"印度洋上的伊甸园"。中斯两国有近两千年友好交往,东晋澎僧法显、时代郑和等曾来此岛。明代锡兰王四次遣使朝贡,锡兰王子在明代定居泉州.至今尚有后裔。今年是中斯建交s5周年。  相似文献   
5.
云中君 《各界》2013,(6):48-52
东晋永昌元年(322年)三月的一天,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城外杀声震天,大将军王敦的叛军已经杀到石头城,晋朝政府军全军出动,展开决战,朝廷重臣刘隗、刁协、戴渊、王导、周颁等人都参加了战斗,结果晋朝政府军大败,势如山倒。败讯传到城内。太子司马绍慨然而起,顶盔掼甲,持矛登车,率领东宫卫士,准备决一死战。但战车还未驶出,突然被一个人拉住马缰,此人正是太子中庶子温峤。  相似文献   
6.
南朝,世家大族逐渐从政权中心退到边缘;当时统治者重视作文,并以文辞的"美"、"工"、"丽"来授予或升迁官阶。南朝文人的创作心理、创作方式、接受心态也随着文学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他们以现有的物质条件为基础,"竞为文辞"、"相互唱和",在作品的遣词、审音、藻饰、隶事等方面大下功夫,更多关注辞赋的艺术形式,促进了辞赋的骈化。  相似文献   
7.
王升 《各界》2011,(8):62-64
陶渊明是东晋哀帝时代生人,他生活的年代,东晋已经开始走下坡路。虽然许多史料上说他出身低微,属于破落的官宦家庭,但是他有一个了不起的祖先一曾祖父陶侃。陶侃是东晋的开国元勋,对东晋的建立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果载心”。这是东晋时期著名文论大师刘勰在其《文心雕龙》里的一句名言。而《图景》的作者在内容和表现方式上的独特之处,颇称文果载心,引人阅读,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9.
"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这是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时对《南史.韦睿传》中的南朝著名将领韦睿的一句评语。《南史.韦睿传》中有"睿雅有旷世之度,莅人以爱惠为本,所居必有政绩。将兵仁爱,士卒营幕未立,终不肯舍,  相似文献   
10.
押沙龙 《各界》2013,(9):84-86
文青的奢靡 宋齐梁陈在历史上被称为“南朝”,它们延续了一百七十年。在这个时代开始的时候,还有一股孔予说的“南方之强与”的精气神,第一位皇帝刘裕万里远征,平南燕,灭后秦,北方君主谈之色变。到了最后一位皇帝陈后主,则和妃子们绑在一起藏到井里,让北方军队像捞王八一样捞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