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6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丝绸产品质量要求很高,加上这几年丝绸业发展波动很大,作者走访了省丝绸集团有限公司,就甲些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采访了省七届政协委员,公司副总经理、董事、党委副书记黄淑萍。  相似文献   
2.
正《吴江日报》于1995年复刊,在此后的10年中,传统媒体挟自身发展优势,再得市场经济之助,生存环境优良优裕,好日子过了一阵子。但2005年以来,作为最基层的县市区级报纸,逐渐感受到了新兴媒体的挤压,而且日甚一日。在与新媒体的抗争中,吴江日报社加速与新媒体的整合,于2006年起就涉足新兴媒体,牢牢掌握了本地新媒体的制高点和话语权。同时也加快了吴江日报的转型发展,其中之  相似文献   
3.
Soft as Silk     
In AD 300 a Chinese princess smuggled a silkworm out of the country.It was this treasured dowry item that brought the secrets of silk industry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at least as legend would have it.  相似文献   
4.
丝绸业是乐山市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80年代后期高速发展,产量连年攀升,出口量猛增,曾一度为乐山地区经济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为社会就业、改善职工生活起到过重要作用。90年代中期,该行业发生了严重亏损,至今仍然困难重重。面对入世和西部大开发,业内多认为该行业能明显获利。而实质上,对乐山而言,入世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冲击同在的。 一、乐山丝绸业的特点 乐山丝绸业不仅具备我国丝绸业的传统性质,还有其特有的一些特征: 1.生产萎缩,产量下滑。仅乐山市中区,1995年可生产蚕茧37078担,而到2000年减至9000担。生丝、坯绸出口市场几乎丧失殆尽。入世对乐山而言,实际上意味着乐山丝绸业还需要在供求已相对稳定的市场中重新开辟出口贸易途径。 2.蚕农经营规模小,生产水平降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一方面调动了蚕农积极性,另一方面带来了单户桑园过度分散、经营规模过小的弊病,桑园和其他农作物种植呈现插花式交替,农药污染和交叉污染时有发生;再加上蚕桑生产涉及种养二业,生产周期长、技术含量高、风险大等特点,以及由农村致富途  相似文献   
5.
中国丝绸业目前所遭遇的,是“10年来最严峻的行情”。确实,“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许多产业在金融危机中都遭遇了相当大的打击,丝绸业自然也不能幸免。但是,对于中国丝绸业而言,困难从几年前就已显现。当我国其它纺织品、服装出口仍在持续增长的前几年,我国丝绸出口的减少似乎已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  相似文献   
6.
张勤 《重庆行政》2014,(2):48-51
三月的重庆,春暖花开,采访王晓辉那天,阳光格外明媚,在一片暖色之中,王晓辉这个重庆丝绸业执牛耳之人的精彩故事铺展开来。耕耘丝绸业13年,丝绸旱已融入她的血脉,润入她的梦想,她缔造起了自己的“丝绸王国”,这是对魂牵梦绕的“丝绸之路”的现实演绎。  相似文献   
7.
张亚雄 《小康》2013,(8):87-89
外商、官办以及民营的力量给中国近代缫丝业吹进了一缕工业革命的凉风,却在国家命运的颠沛流离中烟消云散。日本对中国的丝绸之路始终是抱有敬意的。几个世纪以来,中国丝绸的灿烂文化传播四海,全世界都曾为这种"世界上最好的衣服"而疯狂。日本人对拍摄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视频节目乐此不疲,在网上广为传播。中国在丝绸业的领袖地位,曾在19世纪末的40年间,被日本超越。这个产业在日本迅速崛起,从传统手工业转向  相似文献   
8.
能够上榜《福布斯》财富排名的,几乎都是男性,在2001年《福布斯》排行榜上,100位中只有7位是妇性。而在19位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当中,只有沈爱琴的文化程度是初中。然而,就是这橛一位出身于农民的女性,却创造了中国丝绸业的奇迹,被称为“丝绸皇后”,财富达到了6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9.
杭州丝绸业,企业数量众多,是中国丝绸业不可或缺的战略要地。在中小企业苦苦坚持,期待产业复苏之时,那些大企业与科研院所更觉肩负重责,深知必须有所作为。特殊的经济时期,恰恰也正是外向型经济产业链升级、夯实回暖基础的良机。现代的创新与科技,结合古老的丝绸产业,绽放在眼前的将是令人惊艳的绚丽新“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