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从嘉陵江畔沿着一条狭窄、高低不平的石阶小路,登上松柏茂盛的松林坡,再向西南方向一直延伸到磁器口——这整个地区在抗战时期的重庆被称为沙磁区。沙磁区大中院校林立:中央大学(以下简称中大)、重庆大学(以下简称重大)、南开中学、树人中学、中央工业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中央工专)……沿着沙磁区跌宕起伏的山路行走,随处可见庄严的校门、简陋而整齐的教学区、密密层层的学生宿舍。这里是民主和反法西斯政治斗争的前沿阵地,孕育着时代的激流,也见证了中国学生导报社(简称"中导"社)的成长和壮大。  相似文献   
2.
正谢立惠,安徽无为人。他6岁时进入私塾,14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高师附中,20岁时被第四中山大学(后改名为中央大学)录取。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列强不断加强侵略,中华民族的危机一步步加深,追求进步的谢立惠积极参加反日爱国学生运动,并逐渐意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所走的道路才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1932年1月,谢立惠应校友之邀到合肥第六女子中学任  相似文献   
3.
正有位闽籍才女,天南地北辗转9个省,任教过13所学校,从教小学到教中学,再到教大学,教龄长达60余年。她不仅是教育家,也是书法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诗人……由于她淡泊名利,以至许多人未曾听说过她的大名——游寿。成绩斐然游寿,字介眉、戒微,1906年生于福建霞浦的教育世家,1928年入南京中央大学文学系,1936年获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硕士学位。曾在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国立中央图书馆金石部从事研究工作,担任过黑龙江  相似文献   
4.
提起彭加木,其大名早在20世纪60年代便传扬中华。他原名彭家睦,广东番禺人,生于1925年,解放前毕业于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1950年加入共青团,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北京大学农学院土壤系任助教,后任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新疆分院副院长,遇难时56岁。他的一生经历,带有传奇般的色彩。  相似文献   
5.
二战后美国法对日本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编者提按: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与日本中央大学日本比较法研究所共同设立的现代日本法基本理论研究课题组近期就二战后美国法对日本法的影响召开了专题研讨会,围绕日本宪法、行政法、公司法以及刑事诉讼法继受和移植美国法的问题展开研讨,现将日方学者的主要观点予以整理发表.  相似文献   
6.
宗道一 《湘潮》2006,(3):20-23
走上革命道路,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11年1月,胡济邦生于浙江永康县古山镇一个世代务农的贫苦家庭。在家人的支持下,胡济邦得以进入崇正小学(即古山小学)学习。1923年秋,12岁的胡济邦考入永康县的初级女子师范学校就读。3年后,在次兄胡济川的帮助下,入山东济南东城根中学读书,一年  相似文献   
7.
樊树林 《党史纵横》2014,(10):61-61
正人称"和平将军"的张治中,作为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之一,自1924年追随蒋介石,逐步成为蒋介石的心腹重臣。特别是他担任蒋介石的侍从室主任(一处)多年,一直尽心尽力为蒋介石排忧解难,不辞辛苦,还往往换不来蒋的好脸色。因此,当时国民党政界不少人嘲笑他为蒋的"灶下婢"。而张治中的儿子张一纯在对父亲的回忆中曾讲到:"在蒋的面前肯说话和敢说话的人很少,而在军人当中,张治中算是最肯也是最敢说话的一个了。"也就是说,张治中并不是对蒋毫无原则地唯命是从,可谓"婢"而不"卑"。  相似文献   
8.
王凯 《同舟共进》2020,(4):49-53
黄侃(1886—1935),字季刚,湖北蕲春人,国学大师,语言文字学家。早年留学日本,拜在章太炎门下,1914年应邀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后辗转在武昌高等师范、北京师范大学、山西大学、东北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校任教。黄侃治学严谨,他有一句经典名言:五十之前不著书。章太炎曾多次劝他著书立说,但终不为所动。1935年黄侃五十大寿,太炎师亲赠一副对联:“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好著书。”  相似文献   
9.
霄汉 《比较法研究》2002,(3):118-122
值中国政法大学建校50周年以及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建所、<比较法研究>杂志创刊15周年,2002年5月6日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在北京友谊宾馆主持召开了"比较法学与法制建设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国内外学者共30余人:国家政协副主席罗豪才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江平教授参加了座谈会;来自北京大学的沈宗灵教授、朱苏力教授、贺卫方教授、刘剑文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刘兆兴教授;南京大学法学院的邵建东教授;司法部黄风教授;清华大学的王振民教授;人民大学的张新宝教授和范瑜教授以及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的学者等;国外学者有意大利罗马大学的斯奇巴尼教授、日本中央大学的真田芳宪教授、永井和之教授等.  相似文献   
10.
隔山 《党课》2007,(8):110-112
傅抱石是我国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理论家,1933年得徐悲鸿资助留学日本,1935年回国后到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江苏国画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他擅画山水、人物,能篆刻,传世作品有与菩名画家关山月合作、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柳下闻吟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