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4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不仅促进了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更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此后,中国为推动第二次亚非会议的召开进行了不懈努力,但原定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召开的第二次亚非会议,终因1965年6月该国军事政变的影响而搁浅。但中国政府为使第二次亚非会议成功召开而进行的“穿梭外交”,被西方媒体称为“大胆而没有先例”的。  相似文献   
2.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是一件发生在1955年,由台湾当局主使,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政治谋杀事件。这一事件中,中国及越南赴印尼参加万隆会议的代表团部分工作成员以及一同前往的中外记者共11人,乘坐的"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因人为破坏爆炸失事,机上乘客全部遇难。周恩来因临时改变行程而幸免。  相似文献   
3.
1955年4月,亚非29个国家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第一次亚非会议,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亚非独立主权国家自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第三世界的崛起竖立了一座历史丰碑,极大地鼓舞了亚非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会议最后通过的公报宣布:“会议建议五个发起国家在同与会国协商下,考虑召开亚非会议下届会议的问题。”但第二次亚非会议尽管筹备时间达一年半之久,中国也努力斡旋,却几经曲折,迭次突变,最终胎死腹中。第二次亚非会议筹备会议召开,纵横捭阖陈毅巧劝苏加诺万隆会议成功召开之后,亚非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的浪潮风起云涌,仅非洲独立的…  相似文献   
4.
李潜虞 《美国研究》2020,34(2):70-85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东亚地区冷战的特点是美国着力组建旨在遏制中国的军事同盟体系,而中国通过落实国际和平统一战线政策力图突破美国的封锁。亚非会议成为中美两国冷战角力的焦点。美国对亚非会议的政策有两个基本点:第一,美国不公开反对召开亚非会议,但鼓励所谓“温和国家”与会,以间接发挥美国对会议的影响力;第二,全力阻止会议发起国做出邀请中国与会的决定。在行动没有奏效的情况下,转而要求自己的盟国代表“自由世界”发言,尽可能限制中国代表团在会上的影响。会议开幕后,美国没有对周恩来提出的缓和台湾地区紧张局势的声明给予积极回应。会议结束后,美国逐渐认识到周恩来的外交活动在会议上取得了成功,但仍然未能促使它改变遏制、敌视新中国的政策。  相似文献   
5.
《党史天地》2009,(2):56-56
亚非会议结束后,周恩来回到北京,立即了解“克什米尔公主号”调查的进展情况。港英当局虽曾发表公报.声称会尽力调查事实真相,但事实上,英方的调查进展十分缓慢。港英警方也曾传讯过周驹两次,但都以证据不足为由予以释放,使其一直逍遥法外,并得以逃脱。  相似文献   
6.
陈毅与非洲国家接触始于1955年4月万隆亚非会议。当时周恩来总理作为出席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和首席代表,陈毅副总理作为代表,在会议期间与非洲代表团进行了初步交往。1958年陈毅兼任外交部长后,与非洲国家交往日益增多,除热情接待到访的非洲代表团和友好人士外,还多次前往非洲访问,为我国第一代领导人中涉足非洲次数最多者。  相似文献   
7.
《亚非纵横》2005,(2):1-8
中国亚非发展交流协会于2005年3月30日在北京举行纪念亚非会议50周年座谈会,有80多位外交官、学者、专家及亚非有关国家驻华使节出席。会议就50年前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刊将会议发言内容节录如下(按发言先后次序排列),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2005年3月30日,中国亚非发展交流协会在北京国际饭店国际厅举行纪念亚非会议50周年座谈会.部分亚非国家使节、资深外交官,国内知名学者和16位我国前驻亚非国家大使应邀出席.  相似文献   
9.
1955年4月18日-24日在印度尼 西亚花园城市万隆举行的划时代的亚非 会议,今年已届50周年。作为有幸亲 历这个重大国际事件的及少数幸存者之 一.我回顾往事,能不感慨万千! 50年前,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 亚非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殖民主义 势力却不甘心失败,力图恢复旧有秩序, 形势严峻。新兴国家越来越认识到,他  相似文献   
10.
美国对第二次亚非会议的政策分为三个阶段,即会议酝酿和筹备初期、会议筹备的高潮时期以及"6·19政变"后会议成为强弩之末的时期。美国始终认为会议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应予遏制。美国政策的核心是确保尽可能多的温和国家与会,特别是确保南越和韩国与会,以防止会议有损于美国的利益,同时在会议期间遏制中国和苏联,特别是中国。美国、中国和苏联在第二次亚非会议上形成了一种三角对峙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