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志丽  杨绍琼 《思想战线》2011,(Z1):530-531
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访谈法等,对云南省几间独立学院体育舞蹈选项课教学条件、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学习态度、教师的教学态度以及学生心理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独立学院开展体育舞蹈选项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调查研究结果提出解决建议,为独立学院更好地开展体育舞蹈选项课教学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体育舞蹈是融体育与艺术、集健身与娱乐于一体的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项体育运动。本文主要阐述体育舞蹈的健身价值、健心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陶建  王玉兵 《学理论》2012,(6):193-194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淮安市区五所高校体育舞蹈开课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调查表明:体育舞蹈在淮安高校还没有开展起来,现在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学生对这门新兴的体育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要求,这项运动对学生有着正面的影响。然而,学生对体育舞蹈运动的了解不够深入、教师缺乏、学校的场地设施简陋等因素,制约了这一深受学生欢迎的运动在淮安市高校的发展,希望这种情况能引起有关领导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文中对体育舞蹈的文化性与审美性进行了探讨,提出体育舞蹈具有以下文化与美学特征:一是体育舞蹈的艺术性。应以音心相映、身心合一为评判标准,追求人类审美的最高层次—艺术之美。二是体育舞蹈的竞技性。体育舞蹈应以真和健康为评判标准,追求身体审美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展示其竞技之美。三是体育舞蹈的社交性。应以善和道德为评判标准,直面鲜活的人生,体现生活之美。  相似文献   
5.
谢权 《世纪桥》2011,(21):104-105
体育舞蹈是融舞蹈、音乐、服装于一体的运动项目。它既能增进健康,塑造美的形体,又是陶冶情操、丰富生活的大众健身方式,更是培养德、智、体、美合格大学生不可缺少的体育教学内容。体育舞蹈作为体育美学的组成部分应如何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本文从体育舞蹈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关系,体育舞蹈教学中审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通过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厦门市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厦门市高校体育舞蹈项目的开展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由于其可以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形态等特点深受学生喜爱;(2)对于体育舞蹈的概念学生容易辨识不清;(3)体育舞蹈项目受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体育舞蹈教学场馆、设施的匮乏以及项目发展缺乏较大的支持力度;(4)体育舞蹈课程体系系统性的缺乏限制了体育舞蹈项目在厦门高校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体育舞蹈是音乐、舞蹈、体育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体育运动项目,以其独特的健身娱乐性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本文主要阐述体育舞蹈在青少年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目的是引起广大青少年要积极对待体育舞蹈,把它当成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夏苏英 《工会博览》2010,(18):59-59
普通交谊舞也称为“体育舞蹈”,因其不仅可以跳出令人赏心悦目的舞步舞姿,且有明显的健身功效。  相似文献   
9.
浅析高校体育舞蹈身体素质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体育舞蹈已经发展成为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休闲运动,体育舞蹈也逐渐走入高校,一些普通高校相继开设了体育舞蹈体育舞蹈具有艺术性和难度性的独特魅力,对学习者的身体运动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从事体育舞蹈的前提和保障,而普通院校学习体育舞蹈的学生由于受到课程设置、场地设施等条件的限制,很少能够保证系统的身体素质训练。因此,在教学中,结合体育舞蹈的特点,通过进行科学的身体素质训练来实现良好体能储备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学习体育舞蹈学生来说,进行相应的身体素质训练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少数民族的舞蹈一直广受追捧,体育在少数民族中也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此,首先分析了瑶族体育舞蹈长鼓舞的起源以及分类,接着探析了瑶族长鼓舞的文化特征以及传承,最后探析了瑶族体育舞蹈长鼓舞在构建和谐村落中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