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24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54篇
外交国际关系   436篇
法律   32篇
中国共产党   107篇
中国政治   126篇
政治理论   54篇
综合类   6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奉俄协定》对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东北亚国际关系史上,《奉俄协定》是一个不为多数学者关注的对象。但它的签订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20世纪下半叶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发展进程,即奉苏、中苏关系再起波澜,奉日、中日关系走到尽头,苏日关系的调整与“合作”。  相似文献   
2.
苏联剧变后,俄白两国在短期内又重新走到一起,在过去10年中,俄白联取得了不少实质性的进程,但是,近来,由于内部和外部的原因,特别是俄白两国对联盟国家发展的形式产生了严重分歧,这使俄白联盟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不过,从长远看,这并不会使联盟国家彻底破产。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它的发展将带动诸多产业的繁荣。黑龙江省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开发对俄旅游业,对于促进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构建新的经济增长点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太平洋石油管道与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通往亚太地区的第一条石油运输管道已于2006年4月开工修建。太平洋石油管道是俄罗斯落实其东方能源外交战略、实施能源外交多元化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旅游业的特点在于出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同步发展。优越的地理环境为其面向中国、日本和韩国等相邻国家发展入境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其发展地区旅游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今日前苏联东欧》2006,(1):96-96,F0003
1日俄罗斯远东萨哈林一号油气项目开始投产。这是继萨哈林二号项目于1999年投产之后俄远东大陆架油气开发方面取得的叉一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7.
现在,中国建筑企业主要作为装修工程的分包商进入俄罗斯市场,也有一些中国建筑企业开始承包工程,完成土石工程和构件安装。为了提高中国建筑企业在俄的竞争力,降低企业经营风险,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中俄两国政府有关部门应在建筑工程企业资质互认、市场监管、质量监督等方面加强合作,提供工程建设全程服务。  相似文献   
8.
袁鹏 《外交评论》2006,(5):30-35
美俄关系经过近十年的磨合大体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关系框架,但这一框架未能根本解决两国之间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伊拉克战争终于将这些矛盾催生出来,于是引发美俄关系新的紧张,也诞生了所谓“新冷战”说。笔者认为,与其说美俄关系处于“新冷战”,不如说是回归其本应有的面目。未来美俄关系的发展将取决于国际环境、双方各自战略走向及两国领导人的更迭三个层次的因素,具有一定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武汉商业历史为线索,对武汉商业文化的特点和基本内涵进行了分析,对文化的传统与继承关系作了初步探讨。提出"汉"商文化的基本内核是"口岸文化",其他商业文化现象都是它的派生或分支。而在现代出现的武汉商业的旺盛的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既是商业现代化时代的需要,也是对武汉商业文化传统的一种继承和发扬光大。开放,竞争,创新是"汉"商文化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0.
《学习与实践》2005,(1):4-12
2005年度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规模经济,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加快打造百亿元产业、百亿元企业和百亿元园区”(以下简称“三个百亿元工程”),这既是市委、市政府对经济工作的政治号召和政策导向,又是对全市发展现代制造业的基本把握和部署。就此问题,本刊约请了五位专家学者展开笔谈,发表各自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