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拉康与法国女性主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介绍精神分析同女性主义关系渊源的基础上,分析拉康的精神分析学对法国女性主义的影响,及法国女性主义者对拉康精神分析学的批评与接受,重点突出拉康同三位法国女性代表的关系,她们是克里斯蒂娃、艾瑞格瑞和西苏。  相似文献   
2.
在后现代理论家中,最早使用“贱斥”一词的是法国著名语言学家、社会学家克里斯蒂娃.“贱斥”概念是克里斯蒂娃提出的创新性概念.文章对“贱斥”概念作了词源学的考据,并提出“贱斥”具有无助性、分离性、恐惧性、享乐性和艺术宗教性等思想特质,分析了克里斯蒂娃在后现代理论上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3.
异质性是贯穿朱莉娅·克里斯蒂娃符号学理论的主题.克里斯蒂娃从符号学的视角探讨了异质性与女性的内在关联,从而揭示了异质之女性所具有的边缘性、颠覆性和革命性对于女性解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是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标识性术语.“表示任何一部文学文‘应和’(echo)其它的文本.或不可避免地与其它文本互相关联的种种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是公开的或隐蔽的引证和引喻:较晚的文本对较早的文本特征的同化:对文学代码和惯例的一种共同积累的参与等”^(p373).它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批评概念首先由法国学者朱丽娅.克里斯蒂娃在《符号学》中提出,她认为每个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换.在文本之中总是存在着其他文本的影子。  相似文献   
5.
互文性概念的辩证含义与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 《求索》2005,(7):74-76
克里斯蒂娃极为关注个人如何介入社会历史过程、意指实践怎样对社会的改变施加影响。问题的答案就在于包含着社会历史在内的新的文本观念。对于克里斯蒂娃来说,这个新的“文本”不再是任何意义上的被动的被分析对象,而是作为一种能动的、具有规范性质的话语形式和书写方式。在她看来,历史和社会是作者在书写时所阅读的文本,当作者重新书写历史和社会时,他也把自己嵌入其中。在这种阅读-书写的过程中,历史由历时性转化为共时性。根据这一转换,具体的线性历史被抽象化。从这一介入过程来看,文本的阅读和书写通过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意指实践构成一个完整的意义生产和颠覆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克里斯蒂娃所致力追求的辩证的意指实践。  相似文献   
6.
在《符号学:一门批判科学和/或一种对科学的批判》(Semiotic:A Critical Science and/or a Critique of Science)一文中,克里斯蒂娃详细论述了符号分析理论的问题意识;并从弗洛伊德—马克思一脉的理论传统下,发展了追寻语言背后的无意识主体的符号分析理论解题思路。旨在具体阐述其问题意识与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