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50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24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民政工作是重要的民生工作,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兜底性、基础性作用。全省民政部门将深人学习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认真履行服务职能,着力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下功夫,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上求实效,助力民政对象提高生活品质,推动新时代湖北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依桐 《法制博览》2022,(4):136-138
非法经营罪作为投机倒把罪的转世,兜底条款的存在为其成为口袋罪带来了一定隐患,本文将分析非法经营罪的扩张原因,并从非法性、国家规定和市场秩序各角度进一步分析其扩张的表现,对于如何收紧兜底条款的口袋提出建议,并从立法与司法两个角度,对兜底条款的规制提出消减思路和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在政务审批服务中出现一种创新做法,提出兜底办理的工作口号,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治理风格,扩展到常规性和法定性程度较高且量大面广的政务服务“小事”之中。为了实现集中力量办小事,地方政府采取科层动员的创新模式,其行动框架与公共部门的常规化改革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在“特区”特办、超常规目标牵引、平台嵌入和内部评估等四个维度。科层动员的创新模式,是针对世界各国官僚科层制共同弊病的中国方案。兜底办理创新实践表明,我国政府决策有力、力量集中、弹性权变、灵活机动的传统治理手法,有望与常规化与制度化建设有机结合,形成具有新时代特征的中国治理风格,持续支撑中国的制度优势不断转变为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4.
对非法经营罪兜底性规定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本祺 《法学》2012,(7):119-127
司法实践对非法经营罪兜底性规定的态度并非学界所期待的"限制",而是尽量"扩张"。司法实践不受刑法条文空白罪状要求的制约,参照相关"国家规定"的比例很低。司法实践中,非法经营罪与侵犯著作权罪、赌博罪等之间的界限非常模糊,同类案件适用非法经营罪的比例大于后者,而且非法经营罪的宣告刑重于后者。刑事立法背离罪刑法定原则越远,刑事司法罪行擅断的程度就越严重。司法实践不仅使非法经营罪变成了"口袋罪",也变成了刑罚过剩的"恶罪"。  相似文献   
5.
著作权因应印刷技术的广泛应用而诞生并伴随传播技术的进步而扩张,进而形成如影随形般的姻缘历史。著作权权项配置立法滞后于传播技术发展的时间规律在公众利益、传播技术发展与利益平衡的实现等方面具有正当性,在立法上通过知识产权法定主义得到实现。著作权权项配置中的兜底条款等同于放弃知识产权法定主义,无视著作权与传播技术发展的时间规律,我国《著作权法》的修订应该删除权项配置中的兜底条款。  相似文献   
6.
国际法视角下商标犯罪刑法适用若干疑难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被侵害的是驰名商标,司法者可以依据相关司法解释中的"其他情节严重"、"其他情节特别严重"的兜底条款,认定该行为属于商标犯罪"情节严重"或"情节特别严重",以此体现出对驰名商标予以特殊保护的精神;将反向假冒行为直接认定为假冒注册商标罪难说恰当,但将其认定为销售伪劣产品罪进行处罚,不失为一种较为折中和稳妥的作法;国际法上并没有提供明确的商标犯罪的入罪标准,基于刑罚方法的严厉性和特殊性,刑法的调整范围应当慎重划定.  相似文献   
7.
张笑吟 《人民论坛》2010,(5):164-165
我国长期以来采用的是子女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办法,效果非常显著。但随着工业化社会的推进,计划生育又实施了多年,子女少老人多的情况开始出现,国家养老压力越来越大。所以要开发养老保险新产品,变子女为父母养老为父母为子女养老。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增设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及后续配套出台的司法解释,对打击日益猖獗的新型网络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经济有序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通过实务经验分析发现,该罪在司法适用和刑法规制上,仍存在困境。通过节选114份相关刑事判决进行分析,引述个别判例裁判观点,总结造成上述困境的“致病因素”,即系“明知”过于认定主观、“帮助”情节标准差距、“上游”犯罪论证不足,上述“致病因素”最终致使该罪沦为网络犯罪的兜底处罚。要解决上述困境,应在锁定上述“致病因素”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直接措施改进该罪的司法适用条件;另一方面,考虑长远措施以完善该罪的刑法规制设置。以期在打击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方面,实现“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9.
作为假币犯罪体系之中的兜底罪名,持有假币罪的犯罪客体是货币的法定发行权、法定地位和国家的货币流通管理秩序;犯罪对象理应包括伪造和变造的人民币和境外货币;"持有"实质上是一种状态.只要能够证明现实地持有较大数额的假币,就足以认定符合本罪的客观要件;"明知"属于状态故意,只要能够根据基础事实合理推定主观上是明知,就足以认定符合本罪的主观要件.  相似文献   
10.
主要探讨了农村社会冲突管理中"政府兜底"现象的内涵、路径与逻辑。通过案例分析,指出政府作为第三方对社会冲突各方进行调解时,为尽快化解冲突而对冲突方作出补偿,是农村社会冲突管理中的常见现象。研究发现,冲突各方为了达到各自的目的,通过不断"闹大"将社会冲突转变为政府要立马解决的政治事件是政府兜底的前提,而"兜底"则是在现有制度和社会环境的总体约束下,作为理性人的政府及其主要官员作出的理性选择。尽管"政府兜底"在短时期内使社会冲突得以化解、社会秩序重新恢复,保障了农民的某些权益,但也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后果。政府应在社会冲突管理中通过制度建设来规范社会冲突,提高社会冲突管理的制度化水平,避免丧失原则和底线的随意兜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