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林骏 《学理论》2012,(27):91-92
闽南人在台湾被称为“本省人”,他们是台湾社会的主体.对台传播中,只有把对“本省人”的传播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实现传播目的、体现传播效用.面对特定族群需要特定方式方法.文章通过分析台湾“闽南人”族群的主要特征,发现两岸闽南人差异与共同点,从而为新时期对台传播找寻切入口.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和海德格尔都在建立人类本体论。马克思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来建立,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人类社会历史的现实性,强调人类在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美好未来。海德格尔以此在为出发点,通过现身情态的领悟建立了基础本体论,并阐释此在的共在性和历史性。他的思想带有一种原始本真的东西,有悲观论的倾向,但在此在的历史中又强调扎根在未来,赋予此在一定的超越性。尽管他们研究的出发点和方法不同,但他们都关注人的存在和发展,关注人和世界的问题,把两者作一比较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社会认同的重要目标体系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党中央先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明确了社会主义中国价值认同目标和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目标,并由此共同建构了一个具有密切联系但是又有不同针对性的社会认同目标体系,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强有力的举措,有利于提高社会认同有效性,打造民族和国家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4.
俞剑英 《传承》2010,(24):18-19
毛泽东、邓小平执政党建设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深入研究毛泽东、邓小平执政党建设思想,对于我们党迎接新世纪新阶段所面临的挑战,努力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且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加强执政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日间因存在太多的曲解、误解和不了解、不理解,造成两国关系处于“经热政冷”、“民热官冷”的失衡状态和复交以来前所未有的互信危机。要摆脱目前的困境,则需要双方从战略大局出发,从利益共同点入手,从具体事情做起,  相似文献   
6.
李磊 《广东法学》2004,(6):29-32
本文主要分析了民事诉讼模式的含义和民事诉讼模式划分问题。通过对两种划分方法的对比,将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从原则和模式两个层次上予以界定,以及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变的背景下为了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能正确进行,必须超越两大法系在具体制度上存在的巨大差异,运用模式分析法,将它们的共同点统一在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上。  相似文献   
7.
学习和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是毛泽东、邓小平的一贯主张;立足本国实际,借鉴与创新相结合是毛泽东、邓小平对外开放观的主要特色;反对"全盘西化",批判地向外国学习是毛泽东、邓小平对外开放观的一贯态度。  相似文献   
8.
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和发展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人民民主专政思想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比较研究他们的人民民主专政思想,对于我们当前科学总结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经验,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自觉地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统一战线与和谐社会的共同点入手,从共同理念、共同职责、共同原则、共同任务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突出任务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最近十几年来,“素质教育”在中国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提及,人们希望以此来解决日益盛行的“应试教育”所带来的问题,并保证教育朝着它应有的正确方向发展.“素质教育”的理念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曾被许多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所提及,并在教育实践中得到成功地运用,而后被世人所沿用.如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和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拉伯雷.他们运用素质教育,成功地铸造出了他们的理想完人“君子”和“巨人”.本文将从孔子的《论语》和拉伯雷的《巨人传》的文本出发,介绍孔子和拉伯雷的“素质教育”观,并试从其教育作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略作比较,以揭示“素质教育”的本质和模式,希望给崇尚“素质教育”的人们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