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褚朝新  赵月若雪 《党课》2011,(20):90-94
数十年后,多位党的一大亲历者忆及当年,都会提到—个年轻活跃的小个子——刘仁静。  相似文献   
2.
徐云根 《党史天地》2007,(10):41-44
在中共“一大”13名代表中,刘仁静可说是一个少年得志,却又“高开低走”的悲剧性人物,他有着辉煌的开始,却并没有赢得美好的结果,他曾经是激进的.最后却落伍了,但是他自己却始终固执地以为真理仍然掌握在他的手里。刘仁静是“一大”代表中最晚去世的一个,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既平凡又不平凡,曲折复杂,令人深思。正如他的儿子刘威力所言,“他曾走在潮流的前列,又曾自外于潮流。  相似文献   
3.
刘仁静是中共党史上一个复杂的人物。他曾是党的一大最年轻的代表,有过“中流击水”置身时代前列的光辉岁月;也曾是具有代表性的托派分子,在政治上落荒而走。在他未曾越出正道之前,他与党的早期领导人恽代英有过一段密切交往。他们在革命道路上同行有别、越走越远的人生轨迹,也给后人以多方面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在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刘仁静是最年轻的一位,也是最晚离世的一位。纵观他的一生,可谓一波三折,历经磨难,命运多舛。而他的命运与其思想转变又息息相关。青少年时期,他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毅然走上革命道路,成为中共“一大”代表。这是他人生中的辉煌时期。然而,时间不久,他即信奉起托洛茨基的理论并加入托派,后因高傲自大被赶出托派;因生活所迫,他一步步投靠国民党,最终竟走到人民的反面。建国前夕,刘仁静翻然悔悟,抛弃反动立场,重新回到人民怀抱。中国共产党以宽广胸怀给他以生活出路。1987年刘仁静因车祸身亡,终年85岁。近年来,全面介绍刘仁静一生的文章并不多见,本文做了较为详尽的记述,颇值一读。  相似文献   
5.
刘仁静黯然离开少年中国学会有着历史必然性。客观原因是学会的分化瓦解:少年中国学会“主义”不明、且内部矛盾尖锐,缺少一种明确的目标、组织涣散;主观原因是刘仁静自身的思想变化和性格特征:已经主张无产阶级专政和暴力革命,性格执拗固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