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6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津政协公报》2012,(3):33-34
<正>齐世英是国民党党务专家,曾主持东北事务。在《齐世英口述自传》(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一书中,齐世英详细回忆与张学良的恩怨过节,提供了关于九一八事变及西安事变的第一手资料。摘登如下。张汉卿说被齐某人教训了一顿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人至关内者甚多,他们有些滞留北平,有些来到南京。到南京与我熟的都来我处,免不了谈到家乡和张汉卿(学良)  相似文献   
2.
古意宁明     
黄鹏 《人事天地》2015,(4):53-54
(接上期)宋皇佑四年(1052年),是宋朝的多事之秋。广西少数民族首领侬智高在傥犹州起兵反宋,自称仁惠皇帝,招兵买马,攻城略地,一直打到广东,围困广州达两个月之久。朝廷数次派兵征讨,均损兵折将,屡战屡败。侬志高之乱,震惊朝野,皇帝恐慌,满朝文武惶然无措。时任枢密副使(相当于副总司令)未满三个月的狄青自告奋勇,上表请战。宋仁宗分外高兴,亲自在垂供殿为狄青设宴饯行。是年,狄青调兵遣将,一路挥师  相似文献   
3.
少华 《党史文苑》2014,(8):19-25
张国焘的"离间术" 1935年6月2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增补张国焘为中革军委副主席,增补徐向前、陈昌浩为中革军委成员。 毛泽东此举,主要是为了解决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统一指挥问题,毕竟红四方面军拥有8万人马,需要通过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三巨头,特别是张国焘去指挥。  相似文献   
4.
《时事》2015,(1):24
有的人觉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多数时候打的都是运动战、游击战,不像国民党的那些会战来得波澜壮阔,其实这只看到了表面现象。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实力弱小。当时八路军3万多人,只有大大小小、长短不一的1万多支缴获的杂牌枪,很多战士上战场时还拿着大刀长矛,甚至农具等落后武器。部队不仅  相似文献   
5.
<正>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梁沟兵工厂生产的武器弹药,武装了抗日军民,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参谋长左权、一二九师参谋长李达曾亲临工厂视察。工厂的工人视工厂为战场,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冒着危险,研制开发武器。厂领导陈廉如、警卫营长钟传流在保卫工厂战斗中,英勇牺牲。梁沟兵工厂是八路军在  相似文献   
6.
孟俭红 《党史博览》2014,(11):38-40
正关于抗战初期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过程,很多文章和专著进行了颇为详细的介绍。但是,仍有一些问题不断被人们所讨论和关注,如八路军番号的由来,下辖三个师的番号为何没连在一起?改编不到一个月,为何又将八路军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既然名称变了,中共为何要坚持叫八路军?国共围绕八路军番号进行了怎样的斗争?中共又是在哪些情况下使用"第十八集团军"番号的?弄清这些问题的由来,可以加深对这段历史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1936年12月12日爆发的西安事变,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事变发生前的12月9日,蒋介石写信给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密嘱《大公报》发表褫夺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兵权,由蒋鼎文取代的消息。此时张学良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兼代总司令,杨虎城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兼十七路军总指挥,军事上归张节制,张授杨担任宜川方面进剿任务。蒋介石的密嘱全文如下:力子主席兄勋鉴:  相似文献   
8.
<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从此一去不复返,于是轰轰烈烈的壮举之后便揭开了千古遗恨的悲剧序幕。近20万东北军群龙无首,并在主战主和问题上发生严重分歧,最后竟发展到内部残  相似文献   
9.
中俄伊联合军演的涟漪效应已然发生,中方倡导的"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新型安全观,也随首演的涟漪效应而更深入人心。2019年12月27到30日,一连四天在印度洋北部和阿曼湾上,来自伊朗、俄罗斯、中国的军舰齐汇在靠近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的海域上,举行了代号为"海上安全带"联合军事演习。引人注目的不仅仅是演习本身,更令人关注的是这是三方的首次海上联合军演,借伊朗武装力量副总司令哈比布拉·萨亚里的话说,这是首次,但不是最后一次,今后还会安排更多类似的多边军演。  相似文献   
10.
左权将军是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八路军最高将领。抗战爆发后,身为八路军副参谋长的他协助八路军正副总司令朱德、彭德怀指挥作战,粉碎日伪军多次“扫荡”,取得了百团大战、黄崖洞保卫战等诸多战役、战斗的胜利。本文披露的是抗战期间左权将军亲临前线运筹帷幄的光辉业绩及其军营故事,他作为优秀军事家的出色指挥才能以及殚精竭虑为党工作的人格魅力尽现其中。1942年5月,他不幸壮烈殉国,年仅37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