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6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84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44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共行政评论》2021,(2):I0005-I0009
《公共行政评论》(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JPA)采用严格的匿名评审制度,致力于为国内外所有有志于公共管理研究的人士构建平等的交流平台,营造一个温暖的精神家园。现不拘作者专业、身份与地域,以聚焦公共管理领域为征稿标准,以学术品质为用稿标准,向国内外学术界、实务界热忱征集言之有物、论之有据、符合学术规范、遵守学术道德的论文、理论综述、书评、评论和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相似文献   
2.
投稿须知     
《法学》编辑部 《法学》2020,(4):I0001-I0001
《法学》编辑部已正式启用在线投审稿系统,向本刊惠赐稿件的唯一官方途径是登录http://faxuetougao.ecupl.edu.cn。作者投稿时,请在“作者登录”栏注册账号,并按系统提示进行投稿、查稿和改稿。编辑部收稿后依学术期刊惯例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在投稿过程中,如有问题,可电话联系021-62071924。  相似文献   
3.
《八桂侨刊》2006,(3):14-14
为进一步提高刊物的质量,保证学术公平,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归国华侨联合会批准,本刊自2006年第3期起,部份栏目试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所有惠赐本刊的纸质稿件,务请隐去作者姓名、职任、工作单位、通讯地址等个人资讯,行文亦请注意避免可能透露作者身份的词语。作者个人资讯请附另  相似文献   
4.
匿名威胁爆炸案的新特点及其现场处置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北京发生匿名威胁爆炸案件显现猛升势头,并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对这类案件的现场处置应遵循"信、严、快、判、细、敢"六字方针.  相似文献   
5.
投稿须知     
《法学》编辑部已正式启用在线投审稿系统,向本刊惠赐稿件的唯一官方途径是登录https://faxuetougao.ecupl.edu.cn。作者投稿时,请在"作者登录"栏注册账号,并按系统提示进行投稿、查稿和改稿。编辑部收稿后依学术期刊惯例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在投稿过程中,如有问题,可电话联系021-62071924。  相似文献   
6.
本刊敬告     
《湖湘论坛》2021,(2):F0004-F0004
本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除特约专家稿件外,编辑个人不接受任何来稿。本刊不委托本刊以外任何人员组稿,不收取版面费、审稿费等任何费用。  相似文献   
7.
严正声明     
<正>近期,《上海行政学院学报》编辑部发现一些网站、机构冒用本刊名义,利用投稿、荐稿等名义,向作者征收版面费、推荐费等。在此,本刊严正声明,《上海行政学院学报》的官方投稿方式为:xzxyxb@mail.sdx.sh.cn。本刊对投稿文章实行严格的专家匿名审稿制度,从不征收任何费用,如遇到上述情况,可向本刊举报。本刊保留对相关机构、个人采取法律行动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投稿须知     
<正>《福建警察学院学报》原名《社会公共安全研究》、《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6年创刊,是全国公安专科院校创办的首家学报。本刊为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逢双月出版,大  相似文献   
9.
朱旭东 《法制博览》2023,(16):142-144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数据背景下信息的爆炸性增长,对于信息数据的传递与共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目前信息化手段的不断提升,如何能够对信息进行隐私化匿名化处理,又能保障信息流动和传递的需求,是目前无论是数字化还是法律法规方面都非常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田野 《财经法学》2023,(6):18-32
消费性基因检测的兴起催生了大量的个人基因信息处理活动,检测机构成为特殊的大数据公司。基因信息是一种高度敏感的个人信息,基因检测的商业化给个人基因信息的法律保护带来严峻挑战。消费性基因检测中的个人信息处理质量堪忧,检测报告的科学性和有用性不足,对此应通过完善基因信息处理的相关科学标准来解决。由于基因信息固有的极强的身份识别能力,匿名化作为基因信息处理合法基础的正当性存疑,应适度提高基因信息匿名化的认定标准,并对检测公司等信息处理者课以动态风险评估义务。针对消费者基因信息处理中的同意作用虚化问题,应实行严格的单独同意,不能将同意条款简单混杂在隐私政策或服务协议中。检测公司不能仅仅告知消费者可能与第三方共享基因信息,而应当向消费者如实告知可能通过与第三方共享基因信息而营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