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面引的是华罗庚先生在抗美援朝运动中一次集会中发言的名句,事情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以上,但每一念及,仍永记不忘。跟梁思成先生一样,华罗庚先生也是清华大学的名教授,一个是建筑大师,另一个是数学泰斗。梁先生分别用中、英文两种文字写成的《中国建筑史》和华先生的《维垒素数论》,都是誉满中外的煌煌科学巨著,具有崇高的学术品位。我在清华大学上学期间,有幸与梁先生有所接触,2002年曾就这一情况写了篇短文,发表在母校的一种刊物上。我虽无缘与华先生相结识,只在那次集会上听过他的发言,但他给我的  相似文献   
2.
他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蜚声中外的数学家;他写的课外读物曾是中学生们打开数学殿堂的神奇钥匙;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到处都留有他推广优选法与统筹法的艰辛足迹……华罗庚,这位"人民的数学家",为他钟爱的数学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与汗水。与命运对抗的数学骄子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商人家庭。华罗庚出生时,父亲已经40岁,他的降生给  相似文献   
3.
"老同志,深愧怍,新党员,幸免称,横刀那顾头颅白,跃马紧傍青壮人,不负党员名。"这是华罗庚当年为《北京支部生活》所作两首词中的一段。  相似文献   
4.
公页 《党史文汇》2009,(6):4-11
30年前,中央和地方的新闻媒体深入宣传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在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团结和激励广大知识分子投身现代化建设方面,推出在知识分子问题上拨乱反正、发挥知识分子作用的报道,突出宣传了一大批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如华罗庚、彭加木、栾茀、蒋筑英、罗健夫、陈景润、邓稼先等.  相似文献   
5.
林双川  苏娅 《半月谈》2005,(9):30-32
坐落在北京中关村的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大楼.看上去并不太显眼.然而,这里走出过华罗庚、陈景润、冯康等举世闻名的世界级数学大师.堪称地地道道的“中国数学城”。如今,这里依然汇集着中国数学和系统科学界的一批精英.并不断演绎着鲜为人知的新故事。  相似文献   
6.
赵畅 《新湘评论》2010,(8):18-18
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华罗庚先生这番对读书的独到观察,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7.
王晓河 《前线》2013,(3):82-82
华罗庚是伟大的数学家。他之所以能华盖群芳、独领风骚,固然有个人勤奋努力的因素,也有别人的慧眼识才——对他的破格培养、使用和提拔。1931年,他为熊庆来所识,被破格聘请到清华算学系工作;1933年,清华大学理学院将他从图书室助理员调任为助教;1934年,学校再次把他从助教破格提拔为教员;1938年,他越过了讲师、副教授,  相似文献   
8.
9.
李振声 《人事天地》2007,(10):23-23
不久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李振声院士接受媒体访谈,说到有三位先生的学术报告和指导让他受益终身,这三位分别是华罗庚、钱三强和艾思奇。  相似文献   
10.
这是20世纪70年代风行于北京的一个民间传说。 侯宝林问华罗庚:"二加三在什么情况下等于四?" 华罗庚沉默了。 侯宝林强调说:"请注意,我问的是在什么情况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