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15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小宁 《春秋》2011,(5):54-56
1911年12月,孙中山回到上海后,就开始了紧张的工作。12月25日晚,孙中山在上海哈同花园连夜召集同盟会骨干开会,加快了组建南京临时政府的步伐。在这个会议上,专门讨论了民国国旗的制式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9月28日,由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承办的《孙中山与南京临时政府》史料展在宁开幕。省政协主席张连珍致辞。省委副书记、省委组织部长石泰峰出席。张连珍在致辞中指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孔坛 《检察风云》2011,(19):92-93
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就提出了强化司法的口号,但限于当时的局势,南京临时政府及其后北京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所采取的大量司法近代化措施均收效甚微,具备近代意义的司法制度形成已是在20世纪30年代。此时的中国可谓内忧外患,加上社会经济矛盾日益加剧,而大多数县一级地方政府尚未建立起现代法院机构,多以司法处、司法公署等形式,  相似文献   
4.
陶成章被刺,是辛亥革命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华民国成立史上的一件大事。刺案发生在1912年1月1日,这天是南京临时政府规定补行民国建立暨新历新年庆典的前一天。  相似文献   
5.
何增光 《求索》2013,(5):56-59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监督制度在近代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开辟了近代监督制度的先河。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制定了议会监督、人民监督制度。并把监督制度真正付诸实践。接受了实践的检验。尽管这时期的监督制度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完全实行,但它毕竟给我们提供了值得借鉴和学习的方面。  相似文献   
6.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民主程序化进程是在反对外来殖民侵略和挣脱封建专制束缚的艰难曲折中前行的。晚清政府在内忱外患的多重打击下,被迫推行“新政”,拉开了民主程序化的帷幕;民囝的政体经历了一系列演变,但终究不是真正的民主;新中曰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强调民主的制度化、法治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李华 《政协天地》2009,(7):51-53
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世界上最早出现国歌的国家是荷兰。中国出现国歌的时间较晚,至今只有百年左右的历史,却经历了清朝末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最初的为封建统治者歌功颂德,到成为今天激励人民群众居安思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时代之音。  相似文献   
8.
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为庆祝开国,在黄陵、明孝陵举行了隆重的祭祀典礼。几乎同时,还将清廷的昭忠祠改为大汉忠烈祠,以新式的祭祀典礼告慰革命的牺牲者。其唯一例外是延祀了清代参加中法战争而殉职的将领孙开化。南京临时政府在破除迷信的名义下,废除了文庙祀典之外的清廷其他所有祀典,却没有来得及制定民国祀典,以致于民间请求制礼的呼声甚高。尽管南京临时政府的国家祀典未能实现制度化,但其开创了民国礼仪制度的新时代,表达了汉族政权重续的政治兴奋情感,终结了传统的神道设教与政治自然化的伦理观念,展现了孙中山再造文明中国的本土情怀与世界眼光。  相似文献   
9.
薛锋 《中国人大》2012,(8):51-51
最近,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公布了一批南京临时政府的历史档案,其中以1911年12月14日至1912年4月7日总统府电报房往来电文居多,编号从第1号到第554号一应俱全,比较完整地记录了这一时期南京临时政府阅览及处理的政治、外交、军事、内政、经济等方面大事要事的处理情况,是今天人们了解认识那段中国历史的最难得的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10.
张明 《当代贵州》2011,(27):67-67
平刚指导、组织和策划贵州的辛亥革命运动,参与创建南京临时政府,与窃国之贼和反动军阀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缔造民主共和、拯救民族危亡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