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宁 《湖湘论坛》2008,21(3):116-118
人类文明的发展,包含着纵向和横向两个发展过程。在这两个发展过程中,不同的人类文明走向了不同的发展道路。相对于其它古文明的相继湮灭中断。中华文明由于其内在的独特优势虽历经磨难而长久不衰,表现出特有的发展轨迹,在历经落后的游牧文明和先进的工业文明的强力冲击后,又一次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学术界,“中国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的传统说法,被很多人坚持。 这里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族群征服”与“文明中断”的关系。一般而言,造成文明中断与消失的原因,不外自然灾难与族群征服。就目前所知,在世界古文明(巴比伦、埃及、印度、中国、希腊、罗马等)中,中断与消失了的文明,多缘于族群入侵与征服。  相似文献   
3.
百年奥运梦想,百年法治求索。同发源于古希腊的奥运与法治,在具有五千年古文明的中国机缘相会,注定了无数难以言语的文化隐喻。  相似文献   
4.
自然生态环境不是决定人类文明的唯一原因,但却是影响人类文明,特别是古文明兴衰的重要因素。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了人类灿烂的文明,产生了如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中华等文明古国。而环境的变迁以及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所导致的生态环境的恶化,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文明的延续。本文通过分析古文明的兴衰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力图说明生态文明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基础,人类文明只有与支撑该文明的自然生态环境相互协调,才能不断延续、传承并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5.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发祥地河南省登封市,占地面积464平方公里,涵盖36亿年距今的三大地质运动(嵩阳运动,中岳运动,少林运动)的五代(太古宇、元古宇、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地层。地层抛面完整,不同地质结构整合面清晰,有地学百科全书之称。  相似文献   
6.
春节,俗称“过年”,每个炎黄子孙心中永远难以割舍的符号,它不仅是三百六十五天中最新鲜最特殊的一天,还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风霜愈醇的古老文化。岁月的流逝无声无息,阻挡不了文明之火的光芒四射;空间的转换瞬息万变,遮掩不住文化魅力的神韵飞扬。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太行山,走进北方一个历史悠久的小城:山西省长治市。古老的春节民俗,淳朴的过年民风,回望到的是远古文明的足迹——  相似文献   
7.
华觉明 《学习导报》2014,(12):58-60
中国人发明了什么?对这个问题,几乎所有人都会脱口而出:"四大发明"!实际上,在五千年的文明中,中国人的重大原创性发明远远不止这"四大发明"。知晓这些重大发明,有助于公众全面了解历史,增强科技自信,激发创新活力。我们从科技史专家华觉明所撰《30项重大发明简述》一文中,选取部分内容在这里刊登,以飨读者。粟作和稻作中国是世界三大农业起源中心之一。距今约一万年的农业革命以谷物种植为主干,对中国上古文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北方以粟黍为主,南方则以水稻为主,两者都原产于我国。"民以食为天",最早的中国人是吃小米、大米的。  相似文献   
8.
彭红梅 《政府法制》2009,(18):58-58
近日,记者幸遇一位探索古文明秘密的使者——收藏家徐利廷先生。徐先生是山西中阳县人、中阳县社会和劳动保障局离岗公务员,自1990年开始收藏古玩,已经历十几个潜心钻研、苦苦求索的年头,现收藏历代古币两千余枚、历代瓷器百余件、“文革”藏品数千件。收藏活动使徐先生积累了丰富的收藏知识和藏品,练就了一双智慧的眼睛,对民间收藏理论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笔者目睹了徐先生丰富而精美的藏品,并对他进行了专题采访。  相似文献   
9.
《理论导报》2010,(7):67-67
万年是世界稻作起源地,具有灿烂的远古文明。就是在这风景秀丽、环境优雅、民风淳朴、生态文明的县域里,成立于1994年9月的万年县地方税务局,凭着地税人浩然正气  相似文献   
10.
刘苗苗 《瞭望》2016,(6):22-26
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证据何在?这成为一代又一代考古学者倾力破解的课题。随着一系列重大考古成果的涌现,历史迷雾日渐消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形成与发展模式清晰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