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23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生在清朝末年的同治中兴,虽在形式上保全了清政府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权组织形式,但其政治体制模式却遭到结构性破坏———中央集权权力向地方督抚下移,而中兴所倚重的中兴名臣仍然抱持儒家封建政治伦理,造成清末政治体制模式与政治伦理相互悖离,双方均失去了在政治建设中的合法性和积极意义。其矛盾运动的结果,使中国近代社会政治新陈代谢的过程曲折而漫长,甚至迂回不前,并出现晚清政局特有的征象。  相似文献   
2.
夏芯 《廉政瞭望》2016,(4):74-75
正晚清翰林李榕是一个命运大起大落的人。他33岁中进士后步入仕途,与李鸿章、李元度、李眉生同出名臣曾国藩门下,合称为"曾门四李"。49岁累功升至湖南布政使,达到仕途高峰,然而却在捐输政策上得罪地方豪强遭诬告,两年后被罢免官职。  相似文献   
3.
续晓琼 《学习导报》2012,(20):50-51
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晚清名臣,在当时政坛举足轻重。他们常年驰驱马上,去家万里,辗转于全国各地,与家人聚少寓多,遥寄家书成为他们教诲子女的首选。而这一封封表达真情实感的家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他们教育子弟的观念。  相似文献   
4.
晚清名臣曾国藩素有识人之誉。据说,他善于观察人的相貌和精神气质,以此判断人品材质,还归纳出一套口诀:“斜正看鼻眼,真假看嘴唇,功名看器宇,事业看精神,主意看脚跟,若要看条理,全在言语中。”  相似文献   
5.
陈宏谋是清代乾隆时期官位最高、任官时间最长、任官历经省份最多的桂林籍官员,其一生仅政绩卓著,堪称一代清官名臣,而且严谨治学,著述颇丰,在民间尤其是对桂学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极大。从陈宏谋与桂学文化的关系及其为政治学的风范对桂学文化的影响,研究桂学文化的价值,探究其思想和方法,对丰富桂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可怕的胥吏     
沈淦 《唯实》2015,(1):96
旧时的地方官,一般由朝廷任命,由外地前往任职;而胥吏则基本上由本地人担任。胥吏是官长的助手,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小公务员。北宋时福州有个夏铧,从宋英宗治平年间(1064~1067年)开始,直到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8年)为止,在衙门里担任办理文书的胥吏,前前后后长达"四纪",即48年。最后,有关部门因为他年纪大、资格老,将他由"吏"提拔为"官"。只不过此时距离北宋灭亡只有10年左右的时间了。北宋官僚机构特别庞大,地方府州设有知府、知州、同知、  相似文献   
7.
"我是堂堂的朝廷命官,怎么能够去拜谒私门。而且我做人堂堂正正,做官清正廉明,那些权贵也视我没有办法,怕什么!"薛瑄字德温,号敬轩,谥文清,中国明代思想家、著名理学大师、文学家,今山西省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他一生陆续居官24年,大多执掌法纪,如监察御史、大理寺少卿和大理寺卿等。期间他严于律己,勤廉从政,刚正不阿,执法如山,被誉为"光明俊伟"的清官。平原村每年春节,都要在薛瑄家庙贴这样一副对联:考亭衍薪传,南吴北许,谁比名臣薛夫子;龙门称才薮,汉马隋王,俱输真儒铁汉公。  相似文献   
8.
夜畏四知     
无名 《前线》2015,(4):124
东汉名臣杨震(公元59—公元124),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人。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不畏权贵,不受私谒,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典范。杨震少时勤奋好学,拜名儒太常桓郁为师,攻读《尚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成为闻名天下的大学者。当时的经学儒士们对杨震推崇备至,称他为"关西孔子"。杨震客居异乡20多年,靠教书得来的微薄收入奉养老母。州郡闻其名,屡召不出,直到50岁时,在朋友们的劝说下,才应聘到州里任职。  相似文献   
9.
王兴国 《先锋》2017,(3):62-63
成都历代名臣、武将、文人高士难以胜数,其中一些可谓家喻户晓,但也有人在后世知晓度不高,如蒲江魏了翁。身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和一代名臣、书法家,他的声名事迹在蒲江当地或还有人了解,但在大成都范围内却被人遗忘。作为成都历史文化名人的代表,魏了翁应当被更多市民知晓并记住。  相似文献   
10.
陈仲丹 《唯实》2015,(2):79-82
曾国藩是晚清时代的大儒名臣,在事业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对其事功的显赫,他的幕僚薛福成认为主要归功于两个方面:一是"克己为体",二是"荐贤为用"。前者是指曾国藩自身的道德修为’后者则是指他善于识拔人才,重用人才。实际上薛福成本人也是经曾国藩识拔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