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5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夕阳楼是郑州古代一大胜景,在老一辈人中是颇有口碑的。据说,古时每逢重阳佳节,文人骚客纷纷登楼远眺,饱览秋色之余,吟诗抒怀、对酒当歌,甚是繁华热闹。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夕阳楼已湮没无存,惟有关于它的传说还流传于人间,勾起人们亲切而美好的遐想。  相似文献   
2.
春观夜樱,夏望繁星,秋赏满月,冬会初雪,历来是古人四时赏心乐事所在。无论是对窗观雪,还是踏雪寻梅,抑或是煮雪烹茶,都给寻常生活平添了无尽风雅趣味。吟诗弄赋雪落之时,远山素白,近水素净,文人雅士面对此情此景,自然少不了吟诗弄赋。  相似文献   
3.
<正>很小的时候,就读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于是对岳阳楼十分向往。暮春时节,终于与几位朋友来到岳阳,便有机会一睹岳阳楼的风采。岳阳楼伫立于烟波浩淼的洞庭湖畔,已经历了千载的岁月沧桑。它见证了许多王朝的更迭,也经历了无数战火的洗礼。据史料记载,岳阳楼最初是由三国时期东吴将领鲁肃建的阅兵楼,用以训练和检阅水兵,维护一方的平安。自唐朝始,岳阳楼逐步成为游客、风流雅士游览观赏和吟诗作赋的圣地。岳阳楼真正名扬天下,是北宋  相似文献   
4.
驴鸣的故事     
张鸣 《乡音》2015,(3):48
汉语对于动物的发声,有不同的说法,马谓之嘶,驴谓之鸣,牛谓之吼。其实,三者之中,驴鸣的动静最大,也最有特色。马嘶和牛吼都可以制止,给上几鞭子就得。但驴要是叫起来,根本刹不住车。就像牤牛打架一样,若想让它们停,非架火烧才行。所以,影视剧里,如果要嘲弄人夸夸其谈,多半会牵一头或者几头驴来,让它们跟镜头中某人一起叫个不停,特有喜剧效果。柳宗元寓言,写吓了老虎一跳的家畜,没说牛,也没说马,单挑了可爱的驴子。  相似文献   
5.
苏州赋     
王蒙 《党课》2012,(2):124-125
左边是园,右边是园。 是塔是桥,是寺是河,是诗是画,是石径是帆船是假山。左边的园修复了,右边的园开放了。有客自海上来,有客自异乡来。塔更挺拔,桥更洗练,寺更幽疑,河更闹热,石径好吟诗,帆船应入画。而重重叠叠的假山,传至今天还要继续传下去的是你的参差坎坷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中唐开始流行于诗坛的苦吟诗风不仅具有文学上的意义,同时也是中唐知识阶层重构在科举制发展中逐渐失落的"自我"的一种尝试。孟郊、贾岛等苦吟诗人试图通过"苦吟"重建知识阶层文化上和道德上的优越性,进而重构"自我",而晚唐的苦吟作品则在事实上宣告了中唐诗人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7.
长沙岳麓山西20里,盘踞5座小山峰,远远望去,恰如一朵巨大的5瓣莲花,故名莲花山。山下的镇称莲花镇,镇边的河叫莲花河。龙洞村就在河上游。村中4173人,70%姓张,按族谱记载,系岳麓书院山长张后裔。吸麓山文气,承张公文风,龙洞人至今保留吟诗作赋写词对联的传统习俗,并以此修身养性、以文化人,别有一番韵味漫山冲。"古洞一村烟,风光瞥眼前。绿荫  相似文献   
8.
正无言无语晚风中,淡泊一生甘始终。莫道风流难与共,千古高风有谁同?——【唐】杜甫《竹》顺刀、逆刀、平刀……中国竹工艺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江安竹簧工艺国家级传承人何华一用刀如笔,笔筒上的山水画次第显现。竹,以虚心高洁的品格,备受中国历代文人雅士的推崇,成为文人墨客吟诗绘画的对象,也直接催生了竹雕艺术。根据古代文献记载,早在西周时期,已经有了竹刻。最早带有雕刻的成形竹器是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竹勺,刻纹细致,式样与西汉时期的龙纹吻合。"竹雕之所以能在明代中期成为专门的艺术,一是  相似文献   
9.
五色梅     
陈景 《党建文汇》2001,(11):47-47
黑娃爹骂猪;局长吟诗;小品四则;“接受温暖者标准”——某地“送温暖”写真;大实话。  相似文献   
10.
正出生在土楼,总在圆一个的梦。圆圆的眼睛,一如中秋的明月。看透写满心酸的历史,紧握手中的笔,用血和泪证明:园楼的儿子,不惧重心引力的拉扯。不怕风吹雨打的摇荡。常与日月星辰结伴,爱听银河涛声,诱惑星星般的日子。以魁梧身姿,根扎于大地怀抱。站立,是攀枝花的依靠。躺下,成为了大地的宝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