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15篇
政治理论   4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内与海外》2005,(4):F002-F002
应美国大芝加哥区华人华侨联合会和芝加哥市长的邀请,由中国侨联副主席、北京市侨联主席李昭玲为团长的北京市侨联艺术团一行14人。于2005年2月4日-2月18日赴美国芝加哥、纽约、哥伦布、克利夫兰、水牛城、罗杰斯特和雪城等7个城市进行了7场慰问演出,观众近万人。艺术团所到之处,为侨胞们表演了精彩节目,送上了家乡父老的新春祝福和侨联组织的亲切关怀,受到侨胞们的热烈欢迎和好评。  相似文献   
2.
刘禄新 《人民公安》2013,(20):60-62
"外省年前在逃人员,要不要?" "刘——哥!"每个值班的晚上,闫俊松喊我的时候总能制造出强大的气场。那股气浪从他的办公室喷涌而出,一股冲下楼道,另一股顺着走廊拐了个弯呼啸着闯进了我的办公室。正斜靠在皮椅子里昏昏欲睡的我被这不速之客几乎震了一个趔趄:"咋的了兄弟,哥伦布又发现新大陆了?还让不让哥睡了!"  相似文献   
3.
《新湘评论》2014,(4):35-35
哥伦布发现美洲后,许多人认为哥伦布只不过是凑巧看到,其他任何人只要有他的运气,都可以做到。于是,在一个盛大的宴会上,一位贵族向他发难道.“哥伦布先生,我们谁都知道,美洲就在那儿,你不过是凑巧先上去了呗!如果是我们去也会发现的。”  相似文献   
4.
《党的建设》2011,(2):49-49
1480年,麦哲伦生于葡萄牙北部一个破落的骑士家庭。10岁左右进入王宫服役,充当王后的侍从。16岁时进入葡萄牙国家航海事务厅,因而熟悉了航海事务的各项工作。和哥伦布一样,麦哲伦也同样坚信地圆学说。  相似文献   
5.
《学习导报》2010,(23):39-39
哥伦布发现美洲后,许多人认为哥伦布只不过是凑巧看到,其他任何人只要有他的运气,都可以做到。于是,在一个盛大的宴会上一位贵族向他发难道:“哥伦布先生,我们谁都知道,美洲就在那儿,你不过是凑巧先上去了呗!如果我们去也会发现的。”  相似文献   
6.
人所共知海伦·凯勒是身残志坚的女英雄,写过经典《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而她激进的社会主义者身份却被人刻意打上马赛克。世界历史中这样的刻意还有很多很多。  相似文献   
7.
《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英文《Red Star Over China》),作者是被毛泽东赞为"老朋友"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斯诺于1936年6月初赴陕北采访,4个月后返回北平。1937年10月,他的采访录《红星照耀中国》在伦敦出版,立刻轰动了欧美各国,西方舆论高度评价:此书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现与描述,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是震惊世界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雨山前 《江淮法治》2012,(22):59-59
那一日,偶然读到了老舍先生写的《有了孩子之后》一文,老舍说,没有小孩时,一个人的世界还是未曾发现美洲的时候。小孩是哥伦布,把人带到新大陆去。这个新大陆并不很远,就在熟悉的街上和家里。  相似文献   
9.
10.
夜思     
《中国妇运》2012,(1):46-46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古圣人的至理名占,深刻阐明学和思辩证统一的关系,要多花时间去“学”,多动脑子去“悟”.然而,繁忙的工作中,怎么安排才能做到潜心地学、静心地思和透彻地悟呢?这是事业历程的关¨点。放眼世界,善挤时间、善用时光、善于思考者,不仅成就…代名人,更是造就一份伟业。意大利的航海家哥伦布在日夜航行中于凌晨发现“新大陆”,创造惊世壮举;法国巴尔扎克面包加蜡烛,成就一个伟大的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