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叶雷 《廉政瞭望》2018,(10):65-65
两次中日战争的原因、进行的经过、最后的结果,以及它们对中国、亚洲和世界全局所产生的影响都完全不同。辑录唐德刚、吴相湘、黎东方等史学大家重要文章的《从甲午到抗战:对日战争总检讨》一书。聚焦两次中日战争,在历史深处反思中国之得失。书的看点在于史学大家从不同侧面、细节,特别是采取口述史的研究方法,深入反思两次中日战争,相比之前的宏观检讨,内涵更加丰富、细腻。  相似文献   
2.
著名民国史专家唐德刚教授不但在口述历史领域享有盛誉,其在史学思想主张方面也具有独到的见解。如,口述历史写作理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论"、史学与文学的关系、历史学家对小人物小事件的处理方式、实事求是的治史精神等。  相似文献   
3.
唐宝民 《前线》2014,(7):118-118
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曾与大学者胡适有过多年交往,二人还曾合作写成了《胡适口述自传》一书。唐德刚自认是胡适的弟子,对胡适这位老师极为尊敬。需要注意的是,唐德刚虽然尊敬胡适、在与胡适的交往过程中时时执弟子礼,但在学术问题上却毫不含糊,不因胡适是老师就盲从他的观点,而是敢于对胡适的观点进行挑战。  相似文献   
4.
张鸣 《廉政瞭望》2012,(23):50-50
眼下,美国人演中国戏,我说的是京剧,所谓的Pekingopera,已经相当有水平了。很多人正经八本在中国戏曲学校学过,科班出身,回到美国,已经可以登台演出。据唐德刚先生说,主演还都不错,生旦净丑,像模像样,有板有眼,只是龙套都是些棒槌,跑起来,各跑其跑,满场乱跑。  相似文献   
5.
张学良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声威显赫、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在他多姿多彩的政治生涯中,最令世人津津乐道的就数"西安事变"了.这一事变,后被著名史学家唐德刚盛誉为"张学良政治生涯中最后一记扭转中国历史、改变世界历史的‘杀手锏'".在"西安事变'前,张学良与周恩来有幸相识并相见恨晚,彼此欣赏.  相似文献   
6.
初读唐德刚的史学文字有一种新鲜和兴奋,历史居然可以如此超然而自如地娓娓道来。唐德刚的文字是十分老道的,看似不经心的三言两语,却是饱读诗书和阅尽世态之后的彻悟。  相似文献   
7.
<正>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第一支近现代意义上的海军——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关于这支舰队的评价在120年后仍然争论不休。其中有一则著名的"主炮晾衣"故事,称北洋舰队在访日期间被日方军官东乡平八郎看到主炮上晾晒了衣物,由此论证军律涣散,注定打不赢战斗。连史学大家唐德刚在其著名的《晚清七十年》中,都有此记述。然而这则在现代流传极广,经常被引用的故事,实际是一则彻头彻尾荒唐的谣言。  相似文献   
8.
唐德刚先生在《论“转型期”与“启蒙后”》一文中,谈到“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时举了一个例子:他与老师胡适谈论胡适参政建言的经历时,直言不讳地说:“胡老师呀,您提倡的抽象学理,无一不对;您所作的具体建议,则无一不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