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从圣贤创世的唯心史观到群众史观的转变十月革命以前的毛泽东的历史观,颠倒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过分强调和夸大精神的作用,企图在精神领域寻找历史发展的终极根据,同时还片面夸大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希望圣贤出世,洗刷国民思想,改造中国社会,其圣贤创世说的要点如下:首先,毛泽东主张"观念造成文明",片面强调"心之力"。  相似文献   
2.
提出人类历史是人类自己创造、人类历史发展存在着永恒规律和人类历史发展呈现阶段性,这三种观点是维柯历史规律观的主要内容,从总体上看维柯历史规律观是唯心主义历史观。  相似文献   
3.
孙萌 《党课》2014,(8):24-25
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是否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群众路线要求我们扮好三种角色。  相似文献   
4.
陆昱 《前沿》2010,(1):38-44
在十九世纪早期和中期,唯心主义历史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争论始终是哲学论辩场上的重要话题,作为青年黑格尔派的施蒂纳认为是观念创造了历史,把历史看成是观念发展的历程。马克思恩格斯对施蒂纳等小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历史观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尖锐的批判,认为历史的前提是实践的人,历史的本质是人的实践,从而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实现了历史观的历史诀断。  相似文献   
5.
杨华 《求索》2011,(6):116-118
作为唯心主义史学代表人物的柯林武德,认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强调历史学家对历史的"重演",但这与历史研究中对必需"证据"的把握是存在缺失的。柯氏虽然认识到了这一点,但在其理论中,对于两者之间的分寸把握,却没有给出更详细的说明。如果对柯林武德历史哲学思想进行更进一步地分析,就会发现两者之间分寸的缺失有其内在思想根源。对柯林武德史学观"分寸"缺失的探源,对历史哲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切实打牢做好群众工作的思想基础。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能否坚持群众观点,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只有真正理解和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才会有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才会有做好群众工作的高度自觉。树立群众观点、增进群众感情,是一个在认识上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在实践中反复锤炼的过程,必须把群众观点贯穿到加强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渗透到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不断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自觉性坚定性。  相似文献   
7.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作为一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近年来在学术界、文艺界等领域沉渣泛起。历史虚无主义通过"告别革命论"、"侵略有功论"、"抽象人性论"等表现方式,打着"重新评价"历史的口号,歪曲中国革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在思想上造成极大的影响与危害。我们必须认识到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与危害,坚持用唯物史观科学地认识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从而遏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滥。  相似文献   
8.
薛德震 《理论前沿》2005,42(5):31-33
针对有学者发表文章认为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是唯心史观,本文提出了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借助互联网、新媒体渠道与平台,历史虚无主义衍生出了新变体,即软性历史虚无主义。与传统历史虚无主义一样,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实质仍是唯心史观,意在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合理合法性,歪曲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及伟大成就,抹黑党的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离间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0.
黄列 《团结》2003,7(6):83-85,92
民生史观是孙中山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为集中和完整地体现了近代中国哲学史上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历史观。剖析孙中山的“民生史观”,从中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