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物链接:王成善,1951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青藏高原地质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他从事地质教育工作29年、从事地质工作32年,培养出大量优秀人才,在青藏高原成因、青藏高原油气地质调查研究、全球历史气候变化等重大地学课题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曾荣获中国地质学界最高荣誉奖——李四光奖,先后被评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2010年当选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相似文献   
2.
战地学文化     
我于1946年8月参加八路军。参军后,我被分配到晋察冀边区野战军卫生队。1947年,我参加了解放石家庄的战役。战斗结束之后,我们部队住在一个村庄进行休整训练。在这期间,部队领导组织我们学习文化,授课老师姓赵。  相似文献   
3.
张玉山 《求索》2011,(8):242-244
鸦片战争前后,随着边疆史地学研究的兴盛"士林风气"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并具有近代化特征。在边疆史地学研究中,学者们的研究动机、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学术视野同先前知识分子相比呈现出明显的不同,而且边疆史地研究形成热潮并成为一种士林风尚。这种现象对当时和后世的知识分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士林风气"向近代转型的强大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4.
作为革命者,他忠于党。忠于民,丹心一片;作为学者。他治学严谨、孜孜不倦,有大师之风;作为长者。他宽厚待人、德高望重,有大儒之风。他谦和率真,与妻子相濡以沫;他话不多。但简洁明了。人情练达中包含哲理,发人深省;接触过他的人提起他。涌出的多是景仰、赞叹、敬佩之类的词语……  相似文献   
5.
研究式教学是对成人教育干部教育模式的积极探讨,本文试图从理性的角度对涉及“研究式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基本环节做出自己的认识和概括,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党校在研究式教学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两学一做"不能走过场、搞形式主义。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最近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坚持区分层次,及时指导,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防止走过场和形式主义。中医治病有句话"药对一勺汤,药不对用船装",意思就是只有找准病因、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两学一做"是对全体党员的一次预防和治疗,更应该找准病因、对症下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要批示强调,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出台之后,地矿行业整体复苏,地矿类专业技术人员极度紧缺,并由此成为制约西部地矿事业发展乃至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分析了西部地区地矿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并论述了面向西部培养地矿人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面向西部培养地矿人才,是促进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促进青年知识分子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和化解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根本途径;鼓励高校面向西部培养地矿人才,能够起到强化国家资源战略安全、促进西部经济结构转型、夯实边疆战略区稳定基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书讯     
《看不见的宪法》作者:却伯(美)译者:田雷定价:34元出版:2012年2月作者以一种新颖的方式辨析了六种"看不见的宪法的解释模式",将它们命名为几何学模式、测地学模式、全球主义模式、地质学模式、重力模式以及回转仪模式。这六种解释模式阐明了我们在过去200多年衍生的宪法原则的方法论范围。  相似文献   
9.
叶杰华 《先锋》2016,(12):65-65
'两学一做',看似两个问题,实则为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体两翼,互为表里。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作为党员,要把握'学'和'做'的要旨,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让'学'能贯穿始终,让'做'能实实在在。要让'学'荡涤心灵。每一个党员,都是社会人,俗世中没有绝对的净化,思想上或多或少都会沾染社会的浮尘。时间久了,就会积灰成垢。  相似文献   
10.
丁文江是我国地质工作的开创者,为地质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科学研究的精神尤为值得我们学习和赞颂。由于我国多数学者对丁文江的地学贡献研究颇多,但是对丁文江的地学科学思想的研究偏少,进而也是对丁文江的科学思想研究较少。文章主要是结合我国学者们对丁文江地学贡献研究来展对丁文江地学科学思想上的特征研究。以此得以总结出丁文江的地学科学思想特征的合理性性及局限性,并对其全面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