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7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6 毫秒
1.
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要重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比如从墨家思想中,我们就可以吸取其"兼爱互助"、"交相互助利"、"以劳致富"以及注重科学与教育、倡导"节用"等思想,这些对于加强当今我国公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建设,树立社会本位利益观、正确的科学教育观念等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墨子》对“节用”价值观和“利民”价值标准作了系统论述,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是中华优秀传统的继承发扬,又是新中国“勤俭建国”方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不仅对消费进行了科学的分类,深入探讨了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深刻分析了消费与生产之间的关系,而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度消费观。马克思的适度消费观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与消费进行深度剖析而得出的科学结论;中国古代墨家从"兼相爱、交相利"的功利伦理原则出发,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主旨,主张节俭、反对浪费,亦提出了合理消费的理念。二者"生长"于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土壤",且在时间、空间上均相去甚远,却在消费问题上得出了如此相似的结论。尽管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但马克思的适度消费观与中国墨家提出的合理消费理念对认识当今消费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荣明 《理论学刊》2013,(2):99-103,128
如何安邦治国,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彼此之间在若干核心问题上激烈争辩。实践表明,不同主张各有利弊。注重道德和关爱并实施以人为本的策略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但潜在风险是国际竞争力和应对国外威胁的实力下降;注重法律和利益并实施以物为本的策略有助于富国强兵,但潜在风险是国内人群矛盾激化和社会不稳定。汉代以后的政治策略是这两种主张的整合,它带来了中古社会长期的繁荣和稳定。  相似文献   
5.
由梁启超民约之说而引起的墨家尚同说之争,其实质是"民约"论与"专制"论的认识分歧。民约论者认为墨家学说含有民约(义同民主)的因素,专制论者则认为墨家尚同说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专制极权思想。这场学术争论既有着各个时代学术思潮的深刻影响,亦有墨家学说及《墨子》一书本身的一些因素。透过这场学术之争,应该认识到,以尚同说为核心之一的墨家思想,其实是墨子构建的一个理想国。这个理想国,墨子用一生践行之,这体现了墨子不仅在思想上具有着卢梭一般浪漫的情怀,而且在行动上又有着罗兰夫人那样的无畏勇气。  相似文献   
6.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国家治理思想因子。"仁治"、"德治"、"礼治"是儒家治国思想的重要内容。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非战"的思想,以及庄子"人道"与"天道"相统一的思想,均是道家治国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兼爱"、"非攻"、"尚贤"则是墨家学派治国思想的精华。先哲们的这些治国思想虽时代久远,却历久弥新,至今依然熠熠生辉。探索和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家治理思想对今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人文智慧的民族,早在春秋战国之际的百家争鸣时期,就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人文思潮。"人文"这个概念,最早见于《周易.贲卦.彖传》,其基本含义,指的是围绕对"人"的关爱所创造出的思想观念。在第一次人文思潮中,先秦诸子的人文创造,对我们民族的文明进步,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尔后,历代思想家都站在自己所处的时代高度,从不同侧面丰富和发展了先秦诸子的人文理念。今天,回顾总结我国古代的人文传统,发掘其优秀成果,对于借鉴历史、服务现实、培养社会主义新人,都有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腾  马作武 《法学评论》2014,(3):175-182
墨子学儒者之业而自创学说,以兼爱为根本,以平等为宗旨,曾构建一个"非儒"的墨学体系。而后墨学式微,学人或尊儒辟墨,或视墨同儒,排抑消解墨学之平等思想。细绎其旨,墨子高倡"兼以易别",阐发一种异于儒家"仁爱"的"兼爱"论:兼交并举、爱利一体,表达的是具有超越意义的人类对等关系与平等法则;有见于齐、独僈等差,强调的是现实等差语境中的社会平等理念。以"兼爱"为本,纲举而目张,墨学体系沿"法仪"观将其平等哲学投射于各个环节,显现为一种平等的制度精神。"非命"、"节用"、"尚贤"、"明鬼"诸论,均拢合于墨学的平等法则。  相似文献   
9.
墨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显学"之一.本文通过概述墨家思想的基本轮廓,尝试找寻墨家思想与当代中国外交的契合点,探求墨家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国际战略定位的启示,完善和丰富当代中国国际战略定位的思想来源.在新时期,中国需要根据国家实力的变化,以"兼爱"作为国际战略的价值理念,明确基本的实施原则,确定适当的行为选择,通过赢造一个更加有力的国际环境,为中国的进一步崛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刘超 《世纪桥》2007,(1):16-16,18
我们应积极的开采、利用墨家整体主义、泛爱主义、利人主义等宝贵思想资源,为构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