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柳秋荣 《党史文苑》2005,(11):31-33
今年是夏明翰烈士诞辰105周年.近日,在九江市委老干部科同志的引见下,笔者见到了夏明翰烈士惟一的女儿--78岁的夏芸老人,她跟我谈起了她的家庭.  相似文献   
2.
《党课》2007,(7):38-38
共产党人夏明翰烈士在被敌人逮捕时年仅28岁。敌人要他为自己的生命,为孩子、妻子三思而行,但他坚定地说:“我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已不是三思而行,而是百思而定了。”临刑前他大义凛然地写下了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展现出共产党人坚信共产主义、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3.
刘定荣 《群众》2015,(4):7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县委书记提出"四有"标准时指出:首要的一条就是心中有党、对党忠诚。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对党员干部的政治要求,也是党的事业顺利发展的政治保证。忠诚是中华文化自古至今一以贯之的精神价值精髓。孔子在《论语·述而》中强调,"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左传·昭公元年》也指出:"临患不忘国,忠也"。在千百年的历史上,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相似文献   
4.
5.
刘骄 《学习导报》2011,(19):40-42
历史的镜头拉回到83年前。沉重的铁镣在汉口的石板路上一声一声拖曳,擦出悲怆的回响:长街中,勾勒着这样的画面:一副宽边眼镜,长而蓬乱的头发,因严刑拷打而破烂不堪的衣衫,浑身上下结痂又流血、流血又结痂的伤口……但,腰是直的,头是高昂的,眼神是坚毅的。死,有什么可怕?“给我拿纸笔来”——“砍头不要紧,  相似文献   
6.
《湖北宣传》2007,(4):26-26
夏明翰烈士是经毛泽东同志亲自介绍入党的我党早期著名革命家,他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曾激励无数共产党人为争取革命胜利英勇奋斗,但他出生于秭归的史实却鲜为人知。2006以来,秭归县委与三峡日报社联合,通过大型系列报道“百年追踪夏明翰”,让秭归人民在了解夏明翰史迹中受到深刻启发和教育.  相似文献   
7.
1月22日,江西九江,雨,凛冽的隆冬更添一份寒意。 85年前,也大概在这样的时节,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夏明翰在汉口被国民党反动派残暴杀害,年仅28岁。 夏明翰牺牲后,他的妻子郑家钧“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在风雨如磐的年代始终坚守革命信念,并把他们唯一的女儿抚养成人。  相似文献   
8.
吕芳文 《湘潮》2005,(7):1-1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首气吞山河的就义诗,至今仍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它充分显示了夏明翰等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和大无畏的精神。人们也许还不知道,学生时代的夏明翰,就以他背叛封建家庭、冲出封建牢笼的勇敢行动,向世人昭示了他追求真理的决心。夏明翰出身官宦世家。祖父夏时济做过清户部主事,为退休京官。因夏明翰出生于1900年农历八月初一,祖父为图吉祥,特给孙儿取名桂根。夏明翰父亲名绍范,字孝琪,清诰授资政大夫,赏戴花翎。夏绍范是清末一个阅历广,而又不墨守陈规的地方官员。他希望子女都能学习先进科学…  相似文献   
9.
3月20日,在湖北省秭归县纪念夏明翰烈士英勇就义79周年纪念大会上,该县归州镇中学正式更名为夏明翰中学,英烈之后夏芸女士为夏明翰中学授版。  相似文献   
10.
夏明翰是我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在中国革命史上铸造了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凝聚成一种伟大的夏明翰精神.夏明翰精神超越时空,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芒,给新时期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