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17篇
政治理论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津门美术界女画家群体中,罗凌是广为人知的名字。她自幼爱好绘画,终日与色彩为伍。原在天津市护士学校专职医学绘图和摄影,后考入天津工艺美术学院研习装潢专业,对人物素描、工笔画、写意画、年画和书法都下过不少工夫。早在1976年,便在天津日报上发表题为"风雨无阻"的新年画作品,并被天津美术博物馆收藏。她画的许多年画、门神画,曾在天津、西安、山东、贵州等  相似文献   
2.
从9月中旬开始,河西区人大常委会将集中两个半月时间,在《天津日报·新河西》开办人大代表风采专栏,宣传人大代表在推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依法参与社会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3.
深山隐大贤,基层出干才。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记者成了官场商界的常客,成了小资小众的知音,本是基层一分子,却高抬了自己,淡远了大众。于是,断了江湖活水的笔墨日见干涩,没了基层声音的新闻日渐寡味。基层是万厦之根、万水之源,重回基层,关怀大众,我们的新闻我们的记者方能接上自己的根、自己的源。去年中秋节到11月15日的两个...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青团》2016,(1):13-14
<正>2014年12月,天津市宝坻区的7位"90后"青年关注到农民工购买返乡火车票难这一实际情况,组成了"义务订票服务队"并发起了"网上订票,我们义务帮您"公益活动,义务帮助有需求的农民工代购火车票,让返乡的农民工不再为购买车票犯愁,温暖他们的回乡之路。团宝坻区委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联系、  相似文献   
5.
《求贤》2011,(12):39-40
近几年来.天津市河北区针对流动人口急剧增加,进城务工就业的多、劳资纠纷多、管理难度大的特点.创新社会管理、强化服务。把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工作部署和要求落到实处。流动人口工作连续两年评为天津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2010在全市区县流动办观摩互促活动中.观摩了河北区王串场街服务站.年终目标考核并列全市第一。  相似文献   
6.
“会议,能不开的就别开了;领导,能不去的就别去了。”这是天津百姓对一份新文件所作的概括。近日,中共天津市委办公厅、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在市委机关报《天津日报》上全文刊登通知,要求机关单位精简会议,压缩公文。  相似文献   
7.
胡昌方 《民主》2007,(12):44-45
据《天津日报》报道:李瑞环同志10年间拿出个人资产53.3万元,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义,资助148名贫困大学生。去年,他又捐出一笔稿费,委托天津市教委在今后3年内每年再资助100名贫困大学生。另外,李瑞环已立下遗嘱,称他逝世后遗留下来的东西,孩子们都不继承,全家商量好了,统统变现资助天津贫困学生  相似文献   
8.
《求贤》2008,(11):I0001-I0001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部署,我市推荐的天津市援建四川地震灾区安置房前线指挥部和天津市对口支援宁强县与略阳县工作组及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祥青、天津市卫生局医政处副处长华勇、《天津日报》社健康工作室主任记者刘冬梅、河北区环境卫生管理局汽车队刘卓分别被授予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和“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并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受到胡锦涛、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相似文献   
9.
行政     
《人民政坛》2015,(3):4-5
天津出台我国首部地方性法规推动养老服务据《天津日报》2月4日报道,《天津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于2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部促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共八章四十八条的《天津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从破解居家养老服务可持续运作的难题入手,明确区县人民政府应建立社区老年服务中心。条例规定,区县人民政府应整合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资源,以街道、乡镇为基础,建设若干社区老年服务中心。社区老年服务中心应当整合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与读“红楼”有相同感觉的,是读《铁木前传》。我19岁在《天津日报》发表处女作《麦花香》。23岁,头顶一脑袋高粱花子走进天津日报社做文艺记者。有前辈编辑问,你写东西是不是受《铁木前传》影响?我如实回答:我不知道有一部书叫《铁木前传》。在文学荒漠的年代,在我那冀中平原的土炕上,能读到的唯一小说是《金光大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