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无产阶级革命家李立三与当代卓越的经济学家孙冶方同志在20世纪60年代共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加快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步伐的故事鲜为人知。我在李立三同志身边工作时,立三同志与孙冶方同志的两次交往,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相似文献   
2.
杜松 《党史文汇》2001,(3):16-20
无锡城中的汤巷 45号 ,坐落着一座西班牙式小楼 ,它是张闻天晚年安家的地方 ,现已辟为张闻天旧居 ,成为江苏省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离无锡城仅 2 0多公里的锡山市 (原无锡县 )玉祁镇是孙冶方诞生的地方 ,现该镇文昌公园一座古建筑内 ,陈列着孙冶方的生平事迹和遗物 ,供群众学习、瞻仰。两个人的纪念设施在无锡地区相依而立 ,其各自生平陈列中体现着相互的重要交往 ,这也许不仅是一种巧合。同一时代诞生 ,同一时期入党1 90 0年 8月 30日 ,张闻天出生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机场镇 (当时属江苏省南汇县六团乡 )一个殷实的农民家庭。张闻天的出生…  相似文献   
3.
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与著名舞蹈家资华筠同是全国政协委员,因常在一起开会而相熟悉。2002年春季的一天,同时参加政协会议的孙冶方听说资华筠是著名学者陈翰笙的学生,就对她说:“你的老师是我的引路人。我是在他的影响下参加革命并且对经济问题发生兴趣的,我很感谢他。”  相似文献   
4.
《求知》2005,(10):42-42
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为纪念我国卓越的经济学家孙冶方同志对经济科学的重大贡献,表彰和奖励对经济科学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推动中国经济科学的繁荣和发展而设立的奖项。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于1985年开始设立和评选,每两年评选、颁发一次,是迄今为止中国经济学界的最高奖。评选范围包括:理论经济学,国民经济综合问题研究,工、农、商业经济学中综合性、理论性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5.
一位西方学者曾说:“经济学家的沉默,是社会的最大悲哀。”而孙冶方就是一位即使站在地狱的入口处也绝不会保持沉默的“硬骨头”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6.
赵丁琪 《前沿》2013,(15):92-94,105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物的关系表现出来,价值与价值规律是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异化、物化的表现.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消灭,人类社会逐渐能够实现对生产和社会发展的自觉掌控.孙冶方正确认识到即使在共产主义条件下,联合起来的生产者仍然需要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实现社会劳动的按比例分配,但是没有认识到此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对社会生产的调节作用已经脱去了它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物”的外衣,因而也就不再表现为“价值”与“价值规律”.  相似文献   
7.
元淦恭 《党政论坛》2014,(20):10-11
央视一套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以下简称"《邓小平》"),在剧中设置了两个戏份颇重的虚拟人物,分别是田志远和夏默。这两人可以说是当时一批高层智囊的群像,其中可以找到邓力群、于光远、杜润生、孙冶方、薛暮桥、马洪等人的影子。老田和老夏两人同邓小平的密切互动,正是当时智囊影响高层决策的历史真实的投射。智囊如何影响决策?那个时代是智囊的"黄金时代",核心智囊几乎都可"通天",  相似文献   
8.
时寒冰 《学习月刊》2012,(21):55-55
作者是影响我国经济改革进程的三项重要变革,即价格双轨制、资产经营责任制、股权分置改革的提出者和推动者,曾获孙冶方经济学奖、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等学界最高荣誉。  相似文献   
9.
遵义会议上的慷慨激昂,庐山会议上的掷地有声,构成了张闻天生命中的两个最强音,至今想来都荡气回肠。一个儒雅谦逊的人,一个稳重厚道的人,在事关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都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明知前方阴云密布,骤雨狂风,他总是站在真理的这一边。尽管有时真理并不被人理解。1959年庐山会议以后,张闻天被撤职罢官,开始从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研究,出了不少论著,提出不少好的意见。即使在林彪、"四人帮"横行期间,他已完全失去自由,但仍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不顾衰弱的身体和严重眼疾,写了批驳林彪、"四人帮"谬论的文章。在林彪、"四人帮"的迫害下,他始终坚持原则,照顾大局,同他们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