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理论》2017,(5)
封建王朝建立国家机器后,有一批维持国家机器运转的官员,根据这些官员的品级按照一定的标准领取俸禄,这是我国古代封建官僚制度的一大特色。北魏早期百官无俸,不定期的班赏制具有局限性,随着北魏统一北方,不断汉化,到了孝文帝时期,建立了俸禄制。北魏俸禄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创造性的实行了"以品定俸"和"季禄制"被后代所继承,其历史地位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2.
罗日荣 《前线》2016,(4):94-94
正孔夫子曾言,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对于帝王而言,大多是一些有权就任性的主儿。不过也有帝王,恪守有权不能任性的底线,因此在历史上留下了美名,如北魏孝文帝和西汉汉文帝。薛聪就是让孝文帝"惮"的一个人。薛聪是薛辩的曾孙,曾任北魏治书侍御史。他不畏避强横之人,凡是违法乱纪的,都不放过。孝文帝有时候想宽恕那些违犯法令之徒,以昭示自己的恩泽。有一次,大司马、安定王拓跋休逮捕了三名偷盗的士卒,把他们  相似文献   
3.
王春红 《前沿》2014,(21):231-232
jE魏孝文帝在迁都洛阳前后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在促使孝文帝能够推行汉化改革的诸多原因中,鲜卑族拓跋部自身的发展情况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本文即从拓跋部经历了一个从血缘部落到族属混杂,从游牧畜猎到农业定居,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拓跋部汉化改革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赵珩 《前线》2010,(2):59-60
<正>"庙会"一词的出现,大约要晚于庙会形式千余年。早在东汉时期,佛道两家几乎同时出现并逐渐形成了固定的宗教活动场所——寺庙宫观。这些宗教场所不但聚集信徒从事坛醮斋戒、水陆道场、膜拜典礼等活动,而且还因此形成了以寺庙宫观为中心的区  相似文献   
5.
我觉得“五四”有几个意识应该受到重视。第一是忧患意识。“五四”时期,当中国文化跟世界文化接触的时候,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弱势,“五四”前辈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因此就提出向西方学习,科学民主就是从西方借鉴过来的。我认为“五四”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有一个问题我很是想不通,为什么我们能肯定古代历史上北魏孝文帝“全盘汉化”的改革,但是却总是对“五四”的向西方学习颇有微词呢?  相似文献   
6.
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由于其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的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  相似文献   
7.
刘建明 《唯实》2010,(6):95-96
公元490年,北魏皇帝孝文帝拓跋宏开始亲政。历史上的北魏,一直实行“班赏群臣将士各有差”的分配办法,即把战争中掳获来的财富和人口,按功劳的大小和品爵的高低进行分配。因此,受游牧掠夺习俗的影响,北魏朝廷从来不给文武百官颁发俸禄。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2,(11):127-127
北魏孝文帝时期,彭城王元勰是孝文帝的弟弟,孝文帝十分信任他,他对孝文帝也很忠诚。 孝文帝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就对元勰说:“现在,天下还没有平定,嗣子年幼弱小,江山社稷就全依靠你了。”接着,他诚恳地告诫元勰:“霍光、诸葛孔明,都能以异姓臣子的身份,接受顾命托孤,何况你是亲属贤臣,怎么会不全力承担呢?”  相似文献   
9.
10.
朱熹 《检察风云》2011,(17):89-89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在龙门山大造石窟筑碑立传,每个石窟或窟中的佛龛都有题记,记述造窟人的姓名和愿望。迄今发现的龙门石窟中的碑刻和题记已达三千多品,古人择其精华五百品,后又从中择其更精者集为“二十品”,最后再择“四品”,可见作品影响之大,地位之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