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23篇
各国政治   35篇
工人农民   16篇
世界政治   72篇
外交国际关系   70篇
法律   581篇
中国共产党   735篇
中国政治   1132篇
政治理论   477篇
综合类   869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329篇
  2013年   250篇
  2012年   331篇
  2011年   276篇
  2010年   276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290篇
  2007年   237篇
  2006年   236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政治合法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取决于其价值原则的普遍认同,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哲学人学本体论上坚持"以人为本",并在认识论上准确地认识人的本质,实现哲学范式上人的本体与认识上的同一性,从而达到实践上的知行合一。但是,在关于人的本质及其认识问题上,无论是传统的形而上学人学范式还是胡塞尔以来的现象学人学范式,都没有化解关于人学范式上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之间的内在紧张,这是造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认同困境的哲学根源。马克思的人学超越传统形而上学和现象学人学范式,在"实践的现象学"意义上实现了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内在统一,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喻中 《法学论坛》2020,(1):40-4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化表达,作为一种新型的理论形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知。首先,从思想源流来看,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思想根基。其次,从理论个性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主要特性包括中国性、政治性与学术性。从学科定位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既是法学学科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代表了法治理论谱系中的一种最新形态。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思想根基、主要特性与学科定位,既是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前提,也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挖掘教材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内在需要,是培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常用的思维方法“必然性与合理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在《经济与社会》教材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停留于对结论的引导,更应该注重对思维方法的过程引导。  相似文献   
4.
议题式教学方式通过议题确立、情境创设、任务搭建等环节将"生活引入课堂",让"课堂走向生活"。科学合理地使用议题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生成、理解学科知识。但再好的教学方法如果不能精准把握也会陷入教学误区。议题式教学课堂实践中遇到一些实际问题,走出议题式教学误区,需要实现课堂教学个性化。  相似文献   
5.
情境问题是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因素之一,即通过新情境的创设呈现实际生活中的现实问题,通过情境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生成性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所存在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在教学中的实现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中通过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并呈现出新问题,引导学生养成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艺理论大量进入中国,形成"以西人之话语,议中国之问题"的轨迹。本文拟从思想史角度,以詹姆逊、阿尔都塞、巴赫金为例,探索新的视角,将中国问题作为西方理论本身、内在的问题,来思考中国在西方理论中的意义。本文主要就学术范式与方法和批评实践这几个方面入手,讨论詹姆逊如何运用中国问题的隐喻来建构其文学阐释;阿尔都塞如何把中国马克思主义(毛主义)吸纳到他的核心思想体系即意识形态理论;巴赫金的理论如何从文化转型和文艺批评实践方面与中国形成折叠与对话。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论证,认为法兰克福学派所展开的“文化工业”理论隐藏着研究范式的当代危机。这一危机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生产范式的理论误读,它表现为对社会存在的抽象化理解和对文化自律的乌托邦期待;第二,交往范式的形而上学否定,这导致政治民主空间的遗忘和文化批判的精英化倾向;第三,意义范式的生存论遮蔽,它体现为对日常生活意义生成的忽视和人类主体性的美学逃遁。  相似文献   
8.
福柯的系谱学对权力/知识的分析对人-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与书写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教育学实践领域也受其冲击而发生了话语的转换。如果我们从系谱学的角度来反思教育学寻求学科化的历史进程,就会扩大对学科这一概念的理解:作为权力/知识实践方式的学科制度不仅是科学化的标志,也是控制现代生活的策略与技术。因此,对作为一门学科形式存在的教育学知识的寻求未必是适当的或必要的。目前,我们似乎更应该走进学校日常生活,由此迈向具体的教育实践。这或许是教育学走出迷茫之路的一条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文章按不同历史时期,探索研究了刑事技术学科的发展状况,揭示了刑事技术学科的历史形成过程,总结了现代刑事技术学科的发展状况,推测了未来刑事技术学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文化视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范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引入文化学的取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自身前途和命运关注的必然。从文化学的视角审视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基于文化情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基于深刻的文化关怀意识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这有助于我们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