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4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6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29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法秩序作为我国传统社会文化的固定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我国的社会生活与政治发展进程。当代中国中的宗法秩序,呈现了从镇制到回潮的命运起伏。尽管根源于传统农业经济与社会生存方式的宗族秩序与宗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存在,它有着"历史的惰性力"。然而它的一定程度的时代性价值,亦加强了它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毋庸置疑,宗族秩序将长期存在,由此决定了乡村治理与宗法秩序将长期处于一种互动的关系状态中,即基层行政的发展无法摆脱宗法文化的影响,基层行政现代化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规范宗族活动及其影响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商朝的狱政思想基本上是从夏朝沿袭过来的,同时也有一定的发展。商朝的狱政思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继承了夏朝的“代天行罚”的思想;二是沿袭并发展了夏朝的“宗法礼治”思想;三是创建了“苦役惩罚”思想。而“代天行罚”思想仍然占居狱政管理的主导方面,“宗法礼治”思想与“苦役惩罚”思想则与“代天行罚”思想相辅相成,构成了商朝奴隶社会法制和狱制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奴隶制法是我国古代法制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以西周法制为代表的奴隶制法铸造了中国古代法的基本模式。因此 ,可以说我国奴隶制法为中华法系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本文通过论述其基本特征 ,以期达到更好地理解中国法制发展史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林修果 《新东方》2005,(9):35-37
宗法势力或者说宗法权力的权力来源是宗族,行使权力的主体是族长、士绅。这就决定了宗法秩序具有其不同于现代行政权力的种种特性,这些特性主要有:血缘性、礼俗性、差序性和地域性。只有认识这些特性才能更好地同行政权力相应特性加以区分,以防宗法秩序对行政权力的混淆。一、血缘性  相似文献   
5.
宗法制度的历史源远流长,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父权家长制为基础,并按尊卑长幼的关系制定了一系列封建伦理,几乎贯穿了中国整个有历史记载的封建社会发展过程。然历经唐末与五代十国的宗族观念与宗法关系发展到宋代却呈现出与前代不同的特点,宋初宗族观念开始淡化,宗法家族组织变得松弛,这也是宋代健讼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袁北星 《人民论坛》2013,(10):16-19
家族意识、宗法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头脑中,并以制度规范的形式得以延续。直到今天,家族思想观念仍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诸多层面。家族制度对于社会稳定的控制力、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力等正面作用值得借鉴,但其遏制人隆自由、阻滞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更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7.
曹晓伟 《理论学刊》2014,(4):105-109
媵婚作为一种婚姻形态,盛行于春秋时期的上层社会。媵婚带有浓厚的政治邦交色彩,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宗法继承密切相关。出于维系诸侯子嗣延续和在家室乃至宗族内部建立起规范的等级秩序的需要,媵婚被披上了一层非常浓厚的政治伦理外衣。考察、分析春秋时期的媵婚现象,对于研究春秋时期的外交活动、政治变动和宗法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法治不只是一种制度化模式或社会组织模式,更是一种理性精神和文化意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现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必然趋势,更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自觉的理性追求.现代中国法治建设的价值取向表现为法律至上、限制权力、保障自由和关注效益、民主、秩序、平等.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法伦理对法治社会建设的影响深远.宗法伦理观念并未因其是历史上的东西而自然消逝,而是不断地获得延续和传承,几经沉淀已深深地溶入国人的血液之中.它的等级精神、人治色彩、群体为重、义务为本、和为贵、无讼的价值取向大大消解了现代法治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文化中,"天"有多重含义.随着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对"天"的认识也逐渐加深,虽然在不同时期,不同的人对"天"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均以"天"为宇宙万物,包括人类的起源和本源,"天"因而也成了宗法道德的合法性根据,而人自身则成为道德价值的符号,而不是一个主体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杀邓析者何人?驷歂抑或子产,历来争论不止。《左传》记载邓析为驷歂所杀,而《吕氏春秋》《说苑》等文献明确指出子产杀邓析。从文献考证、史实辨析和文字训诂三个角度来澄清这一争论,可得出结论:子产与驷歂并非一人,"杀"邓析者是驷歂,而"诛"邓析者是子产。"诛"并非"杀",争论的出现正是因为混淆了这两个字的意义。其次是邓析因何被杀的问题。有论者认为,邓析是摇唇鼓舌、淆乱是非以谋私利的"讼棍"。事实上,司法与礼法、个人与权威以及逻辑推理与取譬思维之间的冲突,才是邓析被杀的深层原因。法家和名家通常被礼乐文化目为小人,而邓析兼有名家、法家的双重身份,必然为主流社会所不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